“銛鋒瑩鷿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銛鋒瑩鷿鵜”全詩
銛鋒瑩鷿鵜,價重百硨磲。
脫身事幽討,禪愈只晏如。
劃然變軒昂,慎勿學哥舒。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示蔡天啟三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示蔡天啟三首》
蔡子勇成癖,
能騎生馬駒。
銛鋒瑩鷿鵜,
價重百硨磲。
脫身事幽討,
禪愈只晏如。
劃然變軒昂,
慎勿學哥舒。
中文譯文:
蔡子勇將勇猛成為習性,
能夠騎著年幼的馬駒。
削尖的刀鋒如明亮的鷿鵜羽毛,
珍貴的價值如重達百個硨磲。
從狹小的處境中解脫出來,
追求寧靜只有像晏如那樣。
忽然變得嶄新而昂揚,
謹慎地不要學習哥舒那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詩詞,題為《示蔡天啟三首》。詩中通過描繪蔡天啟的特點和對待事物的態度,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境遇和處世態度的思考。
首先,蔡天啟被描述為一個勇猛的人,他習慣于騎著年幼的馬駒。這種描寫表達了蔡天啟的勇敢和冒險的品質,他敢于接受挑戰和冒險,展現了他的個性特點。
接著,詩中出現了一系列形容詞來描述蔡天啟所擁有的寶貝,如削尖的刀鋒和珍貴的硨磲。這些描寫展示了他身上所具備的寶貴和獨特之處,也可以理解為他在世俗價值觀中的地位和地位的象征。
然而,在第三、第四句中,詩人表達了一種對于從狹小處境解脫出來的追求。蔡天啟被描述為追求寧靜和晏如(即晏子)一樣平和的人。這里,晏如是一個古代的智者和政治家,他以平和、寧靜和無欲的態度而聞名。通過將蔡天啟與晏如相對比,詩人傳達了一種對于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寧靜的價值觀。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忠告和警示。他告誡讀者要謹慎行事,不要學習哥舒的方式。哥舒是一個傳說中的英雄人物,他勇猛無畏,但也魯莽沖動。通過這樣的對比,詩人提醒人們在行動中要慎重,不要盲目追求勇猛而忽視細節和后果。
整首詩通過對蔡天啟的描繪和對比,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它表達了追求內心平和與寧靜的價值觀,并警示人們在行動中要謹慎并避免盲目追求。這首詩詞在描寫個體特質的同時,也蘊含了一種對于處事態度和人生智慧的啟示。
“銛鋒瑩鷿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cài tiān qǐ sān shǒu
示蔡天啟三首
cài zi yǒng chéng pǐ, néng qí shēng mǎ jū.
蔡子勇成癖,能騎生馬駒。
xiān fēng yíng pì tí, jià zhòng bǎi chē qú.
銛鋒瑩鷿鵜,價重百硨磲。
tuō shēn shì yōu tǎo, chán yù zhǐ yàn rú.
脫身事幽討,禪愈只晏如。
huà rán biàn xuān áng, shèn wù xué gē shū.
劃然變軒昂,慎勿學哥舒。
“銛鋒瑩鷿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