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馳三百尚嫌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馳三百尚嫌遲”全詩
心源落落堪為將,卻是君王未備知。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示蔡天啟三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示蔡天啟三首》
身著青衫騎惡馬,
日馳三百尚嫌遲。
心源落落堪為將,
卻是君王未備知。
中文譯文:
穿著青色衣衫騎行兇猛的馬,
一天奔馳三百里仍嫌慢。
內心深處自有將帥的風范,
然而君王卻未曾了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示蔡天啟三首》之一。詩人以自己騎著快馬穿行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心懷壯志、追求進取的心態。他覺得自己一天奔馳三百里還覺得不夠快,意味著他追求進步的決心與毅力。他的內心充滿了將領的風采,但是這種風采卻未被君王所了解和認可。
這首詩字里行間透露出了王安石自身的政治抱負和對時代的期待。他希望能夠為國家效力,擔當重任,為國家帶來更多的進步和繁榮。然而,君王卻未能認識到他的能力和價值,這種被誤解或被忽視的感受在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整首詩表達了王安石對自己才能的自信和對君王眼界狹窄的無奈之情。它也呼應了宋代時期文人士大膽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對社會變革的渴望。這首詩具有一定的政治隱喻,透露出作者對當時政治局勢的不滿和對改革的期待。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和對自己價值的肯定,同時也揭示了他在官場中的挫折和無奈。它展現了王安石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文人的復雜心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日馳三百尚嫌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cài tiān qǐ sān shǒu
示蔡天啟三首
shēn zhuó qīng shān qí è mǎ, rì chí sān bǎi shàng xián chí.
身著青衫騎惡馬,日馳三百尚嫌遲。
xīn yuán luò luò kān wèi jiāng, què shì jūn wáng wèi bèi zhī.
心源落落堪為將,卻是君王未備知。
“日馳三百尚嫌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