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湖山歸我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得湖山歸我手”全詩
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同時覽物悲歡異,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歸我手,靜看云意學無心。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來閑興每登臨,
因叩精藍望碧岑。
強策羸驂尋水石,
忽驚幽鳥下煙林。
同時覽物悲歡異,
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歸我手,
靜看云意學無心。
中文譯文:
秋天來臨時,我常常尋找閑適的心情去登臨山岳,因此向著清澈的藍天仰望高峰。我騎著瘦弱的馬匹勉力尋找著水流和石頭,突然驚動了隱居在煙林中的幽鳥。
同時我欣賞著大自然的萬物,感受到其中悲歡離合的異樣情感,自古以來,人們往往會忘記個人的名利,追求趣味向深處發展。我多么希望能夠擁有湖山的歸屬權,靜靜地觀察云的流轉,學習無欲無求的心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閑適登山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作者在秋天來臨時,抽出時間登臨山岳,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他向著蔚藍的天空仰望高峰,感嘆自然的壯麗和遼闊。
詩中的"精藍"指的是清澈明亮的天空,"碧岑"則表示高聳的山峰。作者騎著弱小的馬匹,勉力尋找水流和石頭,突然驚動了隱藏在煙林中的幽鳥,這一畫面描繪出作者在山間的寧靜與自然的交融。
接下來,作者觀察著大自然的萬物,感受其中的悲歡離合,體驗到世間萬物的多樣性和情感變化。他認為人們常常會忘記個人的名利,而追求深度和內涵的趣味,這是自古以來的智者所追求的心境。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愿望,他希望能夠擁有湖山的歸屬權,從而靜靜地觀察云的變化,學習無欲無求的心境。這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整首詩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寫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通過觀察自然景物,作者尋求心靈的寄托和舒展,表達了對追求物質名利的追求的反思,強調了追求內心深處的寧靜和無欲無求的境界的重要性。
“安得湖山歸我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chén bó tōng qián cái wēng yóu shān èr jūn yǒu shī yīn cì yuán yùn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
qiū lái xián xìng měi dēng lín, yīn kòu jīng lán wàng bì cén.
秋來閑興每登臨,因叩精藍望碧岑。
qiáng cè léi cān xún shuǐ shí, hū jīng yōu niǎo xià yān lín.
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tóng shí lǎn wù bēi huān yì, zì gǔ wàng míng qù xiàng shēn.
同時覽物悲歡異,自古忘名趣向深。
ān dé hú shān guī wǒ shǒu, jìng kàn yún yì xué wú xīn.
安得湖山歸我手,靜看云意學無心。
“安得湖山歸我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