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使鷗驚恥海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使鷗驚恥海濱”全詩
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黨頻頻。
遠同魚樂思濠上,老使鷗驚恥海濱。
邂逅得君還恨晚,能明吾意久無人。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吳季野再見寄》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吳季野再見寄》
衣裘南北弊風塵,
志趣卑污已累親。
流俗尚疑身察察,
交游方笑黨頻頻。
遠同魚樂思濠上,
老使鷗驚恥海濱。
邂逅得君還恨晚,
能明吾意久無人。
中文譯文:
衣袍早已破損南北的風塵,
我的志趣卑微而骯臟,已經累及了親人。
世俗之中仍然懷疑著我的品行,
交往的朋友們則頻頻嘲笑我的行為。
遠方的人們快樂如魚兒,思念著濠河的暢游,
而我這老人只能讓海濱的海鷗感到恥辱。
能夠與你相遇卻又后悔為何晚了,
我已經很久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意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作品,通過自我剖析和自嘲的方式,揭示了自己在塵世中的困境和內心的苦悶。詩人以自己的衣袍為喻,表達了自己在紛擾的世俗中受到了風塵的磨難,使得他的志向和品行受到了污染,甚至連親人都因此受累。他感嘆世俗之中對他的懷疑和嘲笑,暗示了他在社會中孤立無援的狀態。
詩中提到遠方的人們快樂自如,思念濠河的自由暢游,而詩人卻只能在海濱引起海鷗的恥笑。這種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對自由和純真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他在現實中的束縛和無奈。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與吳季野這位知音相遇的喜悅,卻又對相遇的時機晚了而感到后悔。他感慨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心意,暗示了他在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壓力下的獨特思想和困境。
這首詩詞以自我反思和自我嘲諷的方式,通過描繪自己的困境和內心的矛盾,表達了對自由和純真的向往,以及在世俗中的無奈和痛苦。詩人王安石以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他對現實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了深刻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老使鷗驚恥海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ú jì yě zài jiàn jì
次韻吳季野再見寄
yī qiú nán běi bì fēng chén, zhì qù bēi wū yǐ lèi qīn.
衣裘南北弊風塵,志趣卑污已累親。
liú sú shàng yí shēn chá chá, jiāo yóu fāng xiào dǎng pín pín.
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黨頻頻。
yuǎn tóng yú lè sī háo shàng, lǎo shǐ ōu jīng chǐ hǎi bīn.
遠同魚樂思濠上,老使鷗驚恥海濱。
xiè hòu dé jūn hái hèn wǎn, néng míng wú yì jiǔ wú rén.
邂逅得君還恨晚,能明吾意久無人。
“老使鷗驚恥海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