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鳥不須懷悵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猿鳥不須懷悵望”全詩
猿鳥不須懷悵望,溪山應亦笑歸來。
身閑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秋晚吾廬更蕭灑,沙邊煙樹綠洄回。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到家》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到家》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五年羈旅倦風埃,
舊里依然似夢回。
猿鳥不須懷悵望,
溪山應亦笑歸來。
身閑自覺貧無累,
命在誰論進有材。
秋晚吾廬更蕭灑,
沙邊煙樹綠洄回。
中文譯文:
五年的流離漂泊使我厭倦了風塵的污染,
回到故鄉,一切仍然像夢一般回到了詩詞:《到家》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五年羈旅倦風埃,
舊里依然似夢回。
猿鳥不須懷悵望,
溪山應亦笑歸來。
身閑自覺貧無累,
命在誰論進有材。
秋晚吾廬更蕭灑,
沙邊煙樹綠洄回。
中文譯文:
長時間的流亡勞頓使我疲倦,風塵使我疲憊不堪,
回到故鄉,感覺宛如回到夢中。
猿猴和鳥兒不必憂傷地望著遠方,
山川河流也應該笑迎我的歸來。
我身閑適自覺得貧窮而無所擔憂,
然而我的才能又能被誰評判和認可呢?
秋天的傍晚,我廬舍更加寬敞開朗,
河邊的樹木在煙霧中綠意盎然地搖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于宋代的作品,表達了詩人長時間的離鄉漂泊和流亡辛苦使他疲憊不堪,但當他回到故鄉時,一切如夢幻般地回歸。詩人用猿猴和鳥兒來比喻他的情感,表示他的歸來并不需要過多的憂傷和思念,而是應該像山川河流一樣歡迎他的歸來。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思考。他感覺自己身閑適,沒有負擔和擔憂,但他同時也思考著自己的才能和命運。他在詩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他的才華應該被誰評判和認可。這反映了王安石作為一個文人官員的矛盾心態,他積極推行變革,但卻面臨著來自保守派的質疑和批評。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秋天和故鄉的感受。他形容自己的廬舍更加寬敞開朗,河邊的綠樹在煙霧中搖曳,給人以寧靜和愉悅的感覺。這個描寫與詩的開頭形成一種呼應,顯示了回到故鄉帶來的喜悅和寧靜。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的離鄉漂泊和回歸故鄉的情感變化,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來的歡樂,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身才能和命運的思考。詩中的山川河流和秋天景色的描寫,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展現了王安石的豁達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猿鳥不須懷悵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jiā
到家
wǔ nián jī lǚ juàn fēng āi, jiù lǐ yī rán shì mèng huí.
五年羈旅倦風埃,舊里依然似夢回。
yuán niǎo bù xū huái chàng wàng, xī shān yīng yì xiào guī lái.
猿鳥不須懷悵望,溪山應亦笑歸來。
shēn xián zì jué pín wú lèi, mìng zài shuí lùn jìn yǒu cái.
身閑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qiū wǎn wú lú gèng xiāo sǎ, shā biān yān shù lǜ huí huí.
秋晚吾廬更蕭灑,沙邊煙樹綠洄回。
“猿鳥不須懷悵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