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廣終無任子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廣終無任子恩”全詩
已上印書通北闕,稍留冠蓋餞東門。
馮唐老有為郎戀,疏廣終無任子恩。
今日榮歸人所羨,兩兒腰綬擁高軒。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致政朱郎中東歸》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所作,題為《送致政朱郎中東歸》。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生不省問田園,白首忘懷道更尊。
已上印書通北闕,稍留冠蓋餞東門。
馮唐老有為郎戀,疏廣終無任子恩。
今日榮歸人所羨,兩兒腰綬擁高軒。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送別致政朱郎中,他是一位東歸的官員。詩人描述了自己平生不曾忘記鄉村的情懷,直到白發蒼蒼,仍然十分珍視追求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已經升到高官的地位,他的書籍已經被傳遍了朝廷,但他仍然稍作停留,為致政朱郎中送行。詩人提到了馮唐老,他是一個老朋友,一直想當官,但卻未能如愿。王安石表示他對朋友的向往,并感嘆說自己的地位雖高,但并未能給予他足夠的恩寵。最后,詩人稱贊致政朱郎中的歸來是令人羨慕的,他的兩個兒子腰間系著官員的腰帶,他們迎接他的歸來,居住在高樓大廈之中。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致政朱郎中的送別之情,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己平生追求道德修養和淡泊名利的態度。詩中展示了官員的榮歸和家庭的幸福景象,寄托了對友情和家庭的向往之情。通過對馮唐老的提及,詩人也點出了官員身份的局限和不完美之處。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鄉村情懷和家庭幸福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對官員身份和人際關系的思考。
“疏廣終無任子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ì zhèng zhū láng zhōng dōng guī
送致政朱郎中東歸
píng shēng bù xǐng wèn tián yuán, bái shǒu wàng huái dào gèng zūn.
平生不省問田園,白首忘懷道更尊。
yǐ shàng yìn shū tōng běi quē, shāo liú guān gài jiàn dōng mén.
已上印書通北闕,稍留冠蓋餞東門。
féng táng lǎo yǒu wéi láng liàn, shū guǎng zhōng wú rèn zǐ ēn.
馮唐老有為郎戀,疏廣終無任子恩。
jīn rì róng guī rén suǒ xiàn, liǎng ér yāo shòu yōng gāo xuān.
今日榮歸人所羨,兩兒腰綬擁高軒。
“疏廣終無任子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