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思漠北離群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思漠北離群久”全詩
水搖疏樹荒城路,日帶浮云欲雪天。
未有詩書論進退,謾期身世托林泉。
因思漠北離群久,此日窮居賴見賢。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得孫正之詩因寄呈曾子固》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得孫正之詩因寄呈曾子固》
作者:王安石(宋代)
一歲已闌人意倦,
出門風物更蕭然。
水搖疏樹荒城路,
日帶浮云欲雪天。
未有詩書論進退,
謾期身世托林泉。
因思漠北離群久,
此日窮居賴見賢。
中文譯文:《得孫正之詩因寄呈曾子固》
一年已經過去,人們的心思疲倦,
走出家門,風景更加凄涼。
水面搖曳著稀疏的樹影,荒涼的城路,
太陽帶著飄浮的云朵,天空欲降雪。
至今未能有所成就,無法在詩書中論述進退之事,
只能妄圖借助自然山水來托付身世。
因為思念久遠的北方離群之地,
在這個困頓的居所,只能仰賴見到賢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曾子固的作品,表達了作者的心境與思考。詩人感嘆時光如梭,一年已過,人們的心思疲倦。他出門看到的風景更加凄涼,景色凋敝,顯示出一種寂寞凄涼的氛圍。
水面上的樹影稀疏,城路荒涼,太陽和飄浮的云朵預示著天氣將要變冷,寒冷的冬天即將到來。這種景象與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寂寞相呼應。
詩的下半部分,王安石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迷茫。他感慨自己至今無法在詩書中有所成就,無法論述進退之事,只能以自然山水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身世。他思念著久遠的北方離群之地,這種離群的感受使得他在困頓的居所中仰賴著能夠見到賢者,尋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啟示。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的孤獨、寂寞和迷茫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賢者的向往和渴望,希望通過與賢者的交流得到心靈的滋養和啟迪。詩中運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相呼應,構成了一幅充滿憂郁和寂寞的畫面。
“因思漠北離群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é sūn zhèng zhī shī yīn jì chéng zēng zǐ gù
得孫正之詩因寄呈曾子固
yī suì yǐ lán rén yì juàn, chū mén fēng wù gèng xiāo rán.
一歲已闌人意倦,出門風物更蕭然。
shuǐ yáo shū shù huāng chéng lù, rì dài fú yún yù xuě tiān.
水搖疏樹荒城路,日帶浮云欲雪天。
wèi yǒu shī shū lùn jìn tuì, mán qī shēn shì tuō lín quán.
未有詩書論進退,謾期身世托林泉。
yīn sī mò běi lí qún jiǔ, cǐ rì qióng jū lài jiàn xián.
因思漠北離群久,此日窮居賴見賢。
“因思漠北離群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