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窺園日數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杖策窺園日數巡”全詩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書一語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窺園》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窺園》
作者:王安石(宋代)
杖策窺園日數巡,
攀花弄草興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
肯信捐書一語真。
中文譯文:
手扶拐杖漫步于園中,日復一日地巡視,
攀摘花朵,玩弄青草,興致始終如新。
董生只被《公羊傳》所迷惑,
難以相信放棄書籍的言論是真實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園中漫步的情景。詩人手扶拐杖,不斷地巡視園中景物,每一天都能發現新的樂趣。他攀摘花朵,玩弄青草,興致始終如新,展現出對自然的熱愛和生活的愉悅。
然而,詩中提到了董生被《公羊傳》所迷惑的情節。這里的董生指的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代表著那些被權威所束縛、無法自由思考的人。《公羊傳》是一部儒家經典,主張遵守傳統禮教,不鼓勵個人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董生被這種思想束縛住,不愿相信放棄書籍的言論是真實的。
整首詩通過對園中景物和董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由思想和個性的追求。他希望人們能夠擺脫束縛,勇于探索,不被傳統的觀念所限制。這種追求與王安石時代的變革思潮相吻合,他積極推行變法,提倡新政,力圖改革舊有的制度。
《窺園》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由思想和創新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潮。它在宋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展示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與文人的多樣才華。
“杖策窺園日數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uī yuán
窺園
zhàng cè kuī yuán rì shù xún, pān huā nòng cǎo xìng cháng xīn.
杖策窺園日數巡,攀花弄草興常新。
dǒng shēng zhǐ bèi gōng yáng huò, kěn xìn juān shū yī yǔ zhēn.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書一語真。
“杖策窺園日數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