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談笑強追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間談笑強追隨”全詩
蒼髯欲出朱顏謝,更覺求田問舍遲。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默默》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默默》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兼文學家王安石所作。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默默長年有所思,
世間談笑強追隨。
蒼髯欲出朱顏謝,
更覺求田問舍遲。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王安石的內心感受和思考。他默默地長年思索著一些問題,而在世俗的喧囂中,他感到自己的思考與心靈追求與他人的談笑和追隨相距甚遠。他意識到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他的面容已經蒼老,他曾經擁有的朱顏(紅潤的面容)也已經逐漸消逝。他更加感到,他追求的田園生活和追問的舍宅(住處)的理想境界,似乎來得太晚,已經晚了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第一句表明了他長年以來一直在默默地思考一些問題,這種思考是孤獨而深沉的。第二句中的“世間談笑強追隨”揭示了他在世俗中的孤獨感,他的思考和心靈追求與周圍人的輕浮和追隨相對立。第三句通過描寫作者的面容蒼老和朱顏謝去表達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顯示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敏感和對逝去青春的無奈。最后一句中的“求田問舍遲”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和理想住處的追求,然而他意識到這種追求來得晚了,已經不能如愿以償。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它揭示了王安石對時光流逝的敏感和對人生短暫的無奈,以及對理想生活和追求的遲到的懊悔。這種思考和反思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余地。
“世間談笑強追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ò mò
默默
mò mò cháng nián yǒu suǒ sī, shì jiān tán xiào qiáng zhuī suí.
默默長年有所思,世間談笑強追隨。
cāng rán yù chū zhū yán xiè, gèng jué qiú tián wèn shě chí.
蒼髯欲出朱顏謝,更覺求田問舍遲。
“世間談笑強追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