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稠伏獸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稠伏獸多”全詩
怒貍朝搏雁,嚵虎夜窺騾。
籬落生孫竹,門庭上女蘿。
未應悲寂寞,六載一經過。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烏塘》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烏塘》
地僻居人少,
山稠伏獸多。
怒貍朝搏雁,
嚵虎夜窺騾。
籬落生孫竹,
門庭上女蘿。
未應悲寂寞,
六載一經過。
中文譯文:
偏僻之地住人稀,
山中密布野獸多。
憤怒的貍貓朝著雁攻擊,
深夜里老虎窺視著騾子。
籬笆旁生長著茂密的竹子,
門前的院子上爬滿了女蘿卜。
不應該感到寂寞的悲哀,
六年只經過一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烏塘的景色和環境。烏塘是一個地處偏僻、人煙稀少的地方,周圍的山上有很多野獸。詩中描繪了憤怒的貍貓朝著飛翔的雁群發起攻擊,夜晚老虎窺視著騾子。籬笆旁生長著茂密的竹子,門前的院子上爬滿了女蘿卜。詩人表達了烏塘的荒涼和寂寞,但他并不感到悲傷,他只是簡單地記錄了自己經過烏塘的一次經歷。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烏塘的特殊風景和荒涼的環境。作者通過描繪山野中的動物和鄉村的景物,傳達了自然界的生機和野性,同時也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詩中的籬笆、竹子和女蘿卜等細節,增添了詩情畫意,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樸素的田園風光。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烏塘的深深記憶,六年間只有一次經過,可見烏塘的偏僻和與世隔絕。盡管這里人煙稀少、孤寂寂寞,作者卻沒有表現出悲傷,而是以客觀的態度描繪了這個地方的景色和生活。這種淡然的情懷體現了王安石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總之,《烏塘》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描寫和淡然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烏塘的深情和對自然的思索,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和寧靜,體味到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
“山稠伏獸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táng
烏塘
dì pì jū rén shǎo, shān chóu fú shòu duō.
地僻居人少,山稠伏獸多。
nù lí cháo bó yàn, chán hǔ yè kuī luó.
怒貍朝搏雁,嚵虎夜窺騾。
lí luò shēng sūn zhú, mén tíng shàng nǚ luó.
籬落生孫竹,門庭上女蘿。
wèi yīng bēi jì mò, liù zài yī jīng guò.
未應悲寂寞,六載一經過。
“山稠伏獸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