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光陰真棄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路光陰真棄置”全詩
似聞空舍鳥烏樂,更覺荒陂人馬勞。
客路光陰真棄置,春風邊塞只蕭騷。
辛夷樹下烏塘尾,把手何時得汝曹。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永濟道中寄諸舅弟》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永濟道中寄諸舅弟》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燈火匆匆出館陶,
回看永濟日初高。
似聞空舍鳥烏樂,
更覺荒陂人馬勞。
客路光陰真棄置,
春風邊塞只蕭騷。
辛夷樹下烏塘尾,
把手何時得汝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永濟道中旅行時的感受和思緒。詩人出發時燈火匆匆地離開了館陶,回頭看時,永濟的太陽已經初升。他仿佛聽到了空蕩的房舍中鳥兒和烏鴉的歡樂聲,更加感受到了荒涼的陂塘上人和馬的辛勞。他認識到旅途中客人所經歷的時間流逝得真實而快速,春風吹拂著邊塞,只有他內心的憂傷。在辛夷樹下、烏塘尾,他想與親愛的舅弟們握手,但不知何時才能實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人在描繪景物的同時,也透露出對家人的思念和渴望。燈火匆匆的描寫暗示著詩人匆忙離別的心情,而回望永濟日初升的場景則加強了時間流逝的感覺。詩中的空舍鳥烏樂和荒陂人馬勞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旅途中的寂寥和艱辛。詩人對時間的流逝和春風的吹拂的感覺表明了他內心的憂傷和對家鄉的思念。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和期待,以及對團聚的渴望。
這首詩詞運用了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示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情感也引發讀者對旅途、離別和團聚的共鳴,使人產生對家人和親情的思考和回憶。整首詩詞以其樸素而含蓄的表達方式,傳達了一種深情厚意和對親情的珍視,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客路光陰真棄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jì dào zhōng jì zhū jiù dì
永濟道中寄諸舅弟
dēng huǒ cōng cōng chū guǎn táo, huí kàn yǒng jì rì chū gāo.
燈火匆匆出館陶,回看永濟日初高。
shì wén kōng shě niǎo wū lè, gèng jué huāng bēi rén mǎ láo.
似聞空舍鳥烏樂,更覺荒陂人馬勞。
kè lù guāng yīn zhēn qì zhì, chūn fēng biān sài zhǐ xiāo sāo.
客路光陰真棄置,春風邊塞只蕭騷。
xīn yí shù xià wū táng wěi, bǎ shǒu hé shí dé rǔ cáo.
辛夷樹下烏塘尾,把手何時得汝曹。
“客路光陰真棄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