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臣本自系安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謀臣本自系安危”全詩
但愿君王誅宰嚭,不愁宮里有西施。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宰嚭》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宰嚭》
宰嚭輕狡諫,心機奸巧多。
一身權謀術,盡在讒言和。
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
但愿君王誅宰嚭,不愁宮里有西施。
中文譯文:
宰嚭是一個輕狡的諫官,他心機奸巧,善于使用各種陰謀詭計。
他全身心都投入于權謀之術,他的一切都建立在誹謗和造謠之上。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是對宰嚭這個人物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權謀之士的不滿和對邪惡之人的憤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出自宋代文學家王安石之手,通過對宰嚭這個人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權謀和讒言的批判。
詩中首先提到謀臣本應該是為國家的安危負責,但宰嚭卻是一個心機深重、善于使用讒言和陰謀的人。他不顧國家和民眾的利益,只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活動。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君王能夠誅殺宰嚭,從而消除他的禍害。詩人表示,只要君王能夠除掉宰嚭這樣的陰險之人,就不用擔心宮中缺乏美麗的妃嬪(西施是古代美女的代表)。
整首詩詞通過對宰嚭的批判,表達了作者對權謀之徒的反感和對正直、忠誠的官員的期望。詩人希望君王能夠明察秋毫,杜絕權謀,以保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優秀人才為國家效力,使宮中充滿美麗和和諧。
“謀臣本自系安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i pǐ
宰嚭
móu chén běn zì xì ān wēi, jiàn qiè hé néng zuò huò jī.
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
dàn yuàn jūn wáng zhū zǎi pǐ, bù chóu gōng lǐ yǒu xī shī.
但愿君王誅宰嚭,不愁宮里有西施。
“謀臣本自系安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