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興秪桑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興秪桑門”全詩
園林浮海角,臺殿擁山根。
百里見漁艇,萬家藏水村。
地偏來客少,幽興秪桑門。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昆山慧聚寺次張祜韻》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昆山慧聚寺次張祜韻》
峰嶺互出沒,江湖相吐吞。
園林浮海角,臺殿擁山根。
百里見漁艇,萬家藏水村。
地偏來客少,幽興秪桑門。
中文譯文:
山峰起伏相互出沒,江湖水面交相吞吐。
園林如浮海的角,廟臺殿宇緊靠山腳。
百里間可以看到漁船,無數家庭隱藏在水鄉村落。
這個地方偏僻,來客很少,只有桑門里的幽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昆山慧聚寺的景色和氛圍。通過描繪山峰、江湖、園林、廟臺等自然和人造景觀,表現了昆山的美麗和寧靜之處。
詩中的"峰嶺互出沒,江湖相吐吞"表達了山峰交錯起伏的景象,江湖水面的波動與山峰相互輝映。"園林浮海角,臺殿擁山根"描繪了廟宇和園林如同海上的島嶼,廟臺和殿宇緊靠著山腳,融入了自然環境之中。
"百里見漁艇,萬家藏水村"表現了昆山水鄉的景色,遠遠可以看到漁船在水上行駛,無數家庭隱藏在水鄉村落之中。"地偏來客少,幽興秪桑門"描述了昆山的偏僻之處,來訪的客人很少,只有桑門里的幽興才能體會到這份寧靜和美景。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的美麗,展現了詩人對昆山景色的贊美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景物的獨特把握,使讀者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昆山的山水風光和寧靜氛圍,領略到其中的詩意和情趣。
“幽興秪桑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n shān huì jù sì cì zhāng hù yùn
昆山慧聚寺次張祜韻
fēng lǐng hù chū mò, jiāng hú xiāng tǔ tūn.
峰嶺互出沒,江湖相吐吞。
yuán lín fú hǎi jiǎo, tái diàn yōng shān gēn.
園林浮海角,臺殿擁山根。
bǎi lǐ jiàn yú tǐng, wàn jiā cáng shuǐ cūn.
百里見漁艇,萬家藏水村。
dì piān lái kè shǎo, yōu xìng zhī sāng mén.
地偏來客少,幽興秪桑門。
“幽興秪桑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