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夷為生今獨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島夷為生今獨勞”全詩
窮囚破屋正嗟郗,吏兵操舟去復出。
海中諸島古不毛,島夷為生今獨勞。
不煎海水餓死耳,誰肯坐守無亡逃。
爾來賊盜往往有,劫殺賈客沈其艘。
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與爭秋毫。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收鹽》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收鹽》的中文譯文如下:
州家飛符來比櫛,
海中收鹽今復密。
窮囚破屋正嗟郗,
吏兵操舟去復出。
海中諸島古不毛,
島夷為生今獨勞。
不煎海水餓死耳,
誰肯坐守無亡逃。
爾來賊盜往往有,
劫殺賈客沈其艘。
一民之生重天下,
君子忍與爭秋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收鹽》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收鹽的過程,抒發了對困苦生活和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州家收集符節的情景,符節是用來指揮和組織收鹽工作的標志物。接著,詩人表達了海中收鹽的頻繁和增加,暗示了收鹽工作的重要性和辛苦。
接下來,詩人通過描寫窮囚破屋的景象,表達了普通人民生活的艱辛和苦難,嗟郗一詞意味著嘆息和悲嘆。吏兵操舟去復出,揭示了官兵們為了收鹽而出海工作的辛苦和危險。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海中的諸島荒涼貧瘠,島夷為生而今卻獨自勞碌。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邊遠地區人民生活貧困和辛苦的揭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感慨。詩人說不愿意把海水煮來解渴,寧愿餓死,以此來表達對于勞動的尊重和對于勞動者尊嚴的關注。詩人質問誰愿意守著一無所有而不逃避困境。
詩的結尾,詩人告誡人們,自從爾來以來,賊盜頻繁,劫殺商旅,使得船只沉沒。詩人強調一個國家的命運和榮辱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君子應當忍耐和容忍,不與人爭斗,即使是微小的爭端也不應當輕視。
總的來說,詩詞《收鹽》通過描繪收鹽過程和描述困苦生活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于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關注和對勞動的尊重。詩人以此來表達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并呼吁人們寬容和忍耐,以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島夷為生今獨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ōu yán
收鹽
zhōu jiā fēi fú lái bǐ zhì, hǎi zhōng shōu yán jīn fù mì.
州家飛符來比櫛,海中收鹽今復密。
qióng qiú pò wū zhèng jiē xī, lì bīng cāo zhōu qù fù chū.
窮囚破屋正嗟郗,吏兵操舟去復出。
hǎi zhōng zhū dǎo gǔ bù máo, dǎo yí wéi shēng jīn dú láo.
海中諸島古不毛,島夷為生今獨勞。
bù jiān hǎi shuǐ è sǐ ěr, shuí kěn zuò shǒu wú wáng táo.
不煎海水餓死耳,誰肯坐守無亡逃。
ěr lái zéi dào wǎng wǎng yǒu, jié shā gǔ kè shěn qí sōu.
爾來賊盜往往有,劫殺賈客沈其艘。
yī mín zhī shēng zhòng tiān xià, jūn zǐ rěn yǔ zhēng qiū háo.
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與爭秋毫。
“島夷為生今獨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