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云渺渺水茫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云渺渺水茫茫”全詩
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憶金陵三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憶金陵三首》
煙云渺渺水茫茫,
繚繞蕪城一帶長。
蒿目黃塵憂世事,
追思陳跡故難忘。
中文譯文:
煙霧迷茫,水面遼闊無邊,
環繞著蕪城延綿不盡。
眼中黃土塵埃憂心世事,
心中懷念著往昔歲月,難以忘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他對金陵(現今南京)的懷念和留戀之情。詩人以煙云渺渺、水茫茫的景象描繪出金陵的壯麗景色,表達了他對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之情。
"煙云渺渺水茫茫"一句,通過描繪迷茫的煙霧和廣闊的水面,營造出一種恢弘壯麗的氛圍。"繚繞蕪城一帶長"則表達了金陵城的延綿不盡,似乎無邊無際。這些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金陵的宏偉和壯美。
接下來,詩人提到"蒿目黃塵憂世事",表達了他對紛繁世事的憂慮和焦慮之情。蒿目代表著憂愁和憂慮,黃塵象征著塵世的浮沉。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動蕩和人事變遷的關注,對世間事物的憂慮和擔憂。
最后一句"追思陳跡故難忘"表達了詩人對金陵往昔輝煌的懷念之情。他追憶著過去的歲月,難以忘懷。這句話抒發了詩人對金陵歷史文化的珍視和對往事的留戀之情。
整首詩以王安石獨特的筆觸,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他對金陵的熱愛和對世事的憂慮。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起伏和對往事的深深眷戀,也能體味到金陵這座城市的壯麗和歷史的厚重。
“煙云渺渺水茫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jīn líng sān shǒu
憶金陵三首
yān yún miǎo miǎo shuǐ máng máng, liáo rào wú chéng yí dài zhǎng.
煙云渺渺水茫茫,繚繞蕪城一帶長。
hāo mù huáng chén yōu shì shì, zhuī sī chén jī gù nán wàng.
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煙云渺渺水茫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