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常隨世事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馬常隨世事馳”全詩
已成白發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遺。
勛業儻來知有命,文章聊欲見無期。
喜君材俊能從我,力學何妨和子思。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酬王太祝》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王太祝》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其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匹馬常隨著世事飛馳,
又怎會在江激與河湄中停留。
已經成了白發的潘常侍,
更像是青衫的杜拾遺。
功業若來則知命定,
文章若想見也無期。
喜歡你才華出眾,愿你能與我同行,
學習有何妨,與子思共同進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王安石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并表達了他對才華出眾的人的贊賞和希望能夠共同學習進取的心愿。
首句“一馬常隨世事馳,豈論江激與河湄。”以馬喻人,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飛速流轉的認識。不論是江河湍急還是平緩,人生都像一匹奔馳的馬一樣,時刻不停地前進。
接下來的兩句“已成白發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遺。”暗示了作者已經年老,白發蒼蒼,但內心依然懷揣著青春的激情和追求。潘常侍和杜拾遺分別指的是歷史上的兩位文學家,他們都是在年邁之際仍然保持著對文學的熱愛和創作的精神。
接著的兩句“勛業儻來知有命,文章聊欲見無期。”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成就和文學創作的思考。作者認為功業和成就是命中注定的,而文學的成就則是一種無期的追求和探索。
最后兩句“喜君材俊能從我,力學何妨和子思。”表達了作者對才華出眾的人的贊賞和希望能夠與他們共同學習進取的愿望。作者欣賞并鼓勵那些有才華的人們,希望他們能夠與自己一起努力學習,共同探索文學的奧秘。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和文學的思考與感慨,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于才華出眾的人的贊賞和鼓勵。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和探索的堅持和希望。
“一馬常隨世事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wáng tài zhù
酬王太祝
yī mǎ cháng suí shì shì chí, qǐ lùn jiāng jī yǔ hé méi.
一馬常隨世事馳,豈論江激與河湄。
yǐ chéng bái fà pān cháng shì, gèng shì qīng shān dù shí yí.
已成白發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遺。
xūn yè tǎng lái zhī yǒu mìng, wén zhāng liáo yù jiàn wú qī.
勛業儻來知有命,文章聊欲見無期。
xǐ jūn cái jùn néng cóng wǒ, lì xué hé fáng hé zi sī.
喜君材俊能從我,力學何妨和子思。
“一馬常隨世事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