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比舊增奇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新詩比舊增奇峭”全詩
新詩比舊增奇峭,若許追攀莫太高。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俞秀老韻》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俞秀老韻》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譯文:
解我蔥珩脫孟勞,
暮年甘與子同袍。
新詩比舊增奇峭,
若許追攀莫太高。
詩意和賞析:
《次俞秀老韻》是王安石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晚年時光的解脫和對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晚年的喜悅之情。
詩的開頭寫道:“解我蔥珩脫孟勞”,蔥珩是古代服飾上的裝飾物,孟勞指的是中年以后的辛勞。這句話表達了作者解脫了自己中年以后的辛勞,擺脫了繁重的事務和責任,迎來了晚年的寧靜和自在。
接著,詩中提到“暮年甘與子同袍”,意味著作者不再拘泥于身份和地位的差異,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穿著同樣的衣袍,象征著彼此之間的親近和情誼。這里的“子”可以理解為朋友或者知己。
詩的下半部分寫道:“新詩比舊增奇峭,若許追攀莫太高”,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在晚年仍然能有新的創作,以及創作風格更加獨特和高峭的期望。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后輩詩人的勸告,告誡他們在追求創作高峰時不要太過追求過高的成就,而是應該腳踏實地,保持平和的心態。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晚年的解脫和對友誼的珍視,同時也傳達了對創作的期望和對追求過高的警示。這首詩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深邃的思想,是一首充滿智慧和情感的佳作。
“新詩比舊增奇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ú xiù lǎo yùn
次俞秀老韻
jiě wǒ cōng háng tuō mèng láo, mù nián gān yǔ zi tóng páo.
解我蔥珩脫孟勞,暮年甘與子同袍。
xīn shī bǐ jiù zēng qí qiào, ruò xǔ zhuī pān mò tài gāo.
新詩比舊增奇峭,若許追攀莫太高。
“新詩比舊增奇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