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望屋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秦人望屋食”全詩
直曲相後先,心手始兩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當金革。
君勿易耰耡,耰耡勝鋒鏑。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二耰耡》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二耰耡》
作者:王安石(宋代)
鍛金以為曲,揉木以為直。
直曲相後先,心手始兩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當金革。
君勿易耰耡,耰耡勝鋒鏑。
中文譯文:
用鍛鐵做彎曲的工具,用揉木做直的工具。
彎曲和直的工具相互依次出現,心和手才能同時得到。
秦朝人們盼望有房屋和食物,這些工具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你不要輕易改變耰耡,因為它們比劍戟更有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圣俞的農具的詩歌,描述了農具的重要性和價值。詩中提到了兩種農具:耰(yōu)和耡(shū)。耰是一種彎曲的農具,用來鋤地;耡是一種直的農具,用來平整土地。
詩人通過描繪鍛鐵和揉木的過程,表達了農具的制作過程。他強調了直和曲的農具相互依次出現的重要性,暗示了農民在耕作中需要不同類型的農具,以便完成各種農田工作。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秦朝時期人們對于有房屋和食物的渴望。他說農具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暗示農具的重要性不僅在于農田的耕作,還能帶來豐收和幸福生活。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耰耡的珍視和推崇。他告誡讀者不要輕易改變或拋棄耰耡,因為它們比戰爭中的劍戟更有價值。這表明農田勞作的重要性,以及農具在農業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農具在農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強調了農田勞作的價值和農具的實用性。它展現了王安石關注農業發展和農民福祉的思想,以及對于傳統農具的推崇和尊重。整首詩意蘊含深厚,賞析時可以體會其中的勞作與農耕文化的內涵。
“秦人望屋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èng yú nóng jù shī shí wǔ shǒu qí shí èr yōu chú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二耰耡
duàn jīn yǐ wéi qū, róu mù yǐ wéi zhí.
鍛金以為曲,揉木以為直。
zhí qū xiāng hòu xiān, xīn shǒu shǐ liǎng de.
直曲相後先,心手始兩得。
qín rén wàng wū shí, yǐ cǐ dāng jīn gé.
秦人望屋食,以此當金革。
jūn wù yì yōu chú, yōu chú shèng fēng dí.
君勿易耰耡,耰耡勝鋒鏑。
“秦人望屋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