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足累形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適足累形軀”全詩
文采為世用,適足累形軀。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山雞》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山雞》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山雞照淥水,自愛一何愚。
文采為世用,適足累形軀。
中文譯文:
山雞站在清澈的水邊,照見自己,對自己的愚蠢感到惋惜。
雖然有才華可以為世人所用,但卻足以壓垮自己的身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寫的,他是北宋時期的重要文學家和政治家。《山雞》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只山雞的形象,抒發了作者的自愧和無奈之情。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山雞站在清澈的水邊,照見自己。這里的山雞可以視為作者自己的隱喻,他在鏡中看見自己,感到自己的愚蠢。這種自愧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才華的懷疑和自我否定。
接著,詩的第二句表達了作者的矛盾心情。雖然他擁有文采,有著可以為世人所用的才華,但這種才華卻成為了他負擔身體的累贅。這里的"適足累形軀"暗示了作者因為才華而擔負了過重的責任和壓力,導致身體疲憊不堪。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的反思和矛盾心情,同時也道出了一種智者的無奈和憂慮。通過山雞這一形象的描繪,詩詞傳達了一種深沉的哲理:才華固然可貴,但過度追求才華和名利可能會讓人付出沉重的代價。
“適足累形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ī
山雞
shān jī zhào lù shuǐ, zì ài yī hé yú.
山雞照淥水,自愛一何愚。
wén cǎi wèi shì yòng, shì zú lèi xíng qū.
文采為世用,適足累形軀。
“適足累形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