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黯長空一道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黯黯長空一道斜”全詩
有似錢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見平沙。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望淮口》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淮口》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站在淮河口邊遠眺的景象,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內心情感的抒發。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白煙彌漫接天涯,
黯黯長空一道斜。
有似錢塘江上望,
晚潮初落見平沙。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遠處白煙彌漫,似乎延伸至天涯;
昏暗的長空中斜斜地劃過一道云痕。
宛如站在錢塘江畔遠望,
晚潮剛落時,平坦的沙灘顯露出來。
這首詩詞通過對淮河口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悟。以下是對詩意和賞析的解析:
詩意:
《望淮口》通過描繪淮河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中的白煙、長空、錢塘江和平沙等景物,以其具體形象和意象的疊加,使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哲理。
賞析:
1. 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中的白煙、長空、錢塘江和平沙等詞語,通過形象的描繪,營造出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畫面。白煙彌漫、長空昏暗、晚潮落下的平沙,給人以寧靜、遼闊和壯美的感覺。
2. 情感的抒發:詩中的景物描寫并不僅僅停留在客觀的描繪上,更多地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通過對淮河口景色的觀察,借景抒發內心的情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思索。
3. 詩意的延伸:詩中借景抒發的情感和思考并不僅僅局限于淮河口的景色,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哲理。白煙彌漫、長空昏暗,給人以時光流轉、生命無常的感悟。而晚潮初落、平沙顯露,暗示著事物的變化和沉淀,以及人生的起伏和平靜。
總的來說,《望淮口》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對時光流轉和生命哲理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感悟。這首詩詞既具有具體的景物描寫,又蘊含了深邃的意蘊,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黯黯長空一道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huái kǒu
望淮口
bái yān mí màn jiē tiān yá, àn àn cháng kōng yī dào xié.
白煙彌漫接天涯,黯黯長空一道斜。
yǒu shì qián táng jiāng shàng wàng, wǎn cháo chū luò jiàn píng shā.
有似錢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見平沙。
“黯黯長空一道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