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微之來訪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唯有微之來訪舊”全詩
唯有微之來訪舊,天寒幾夕擁山爐。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謝微之見過》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謝微之見過》
此身已是一枯株,
所記交朋八九無。
唯有微之來訪舊,
天寒幾夕擁山爐。
中文譯文:
我這個身體已經如同一棵枯萎的樹,
所記得的交往朋友已經寥寥無幾。
只有微之前來探訪舊情,
在寒冷的天氣里數夜擁著山爐。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于宋代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于友情和溫暖的思念之情。詩人自比一棵枯萎的樹,暗示自己已經年老體衰,交往的朋友也漸漸減少。然而,唯有朋友微之仍然記得過去的交情,并來探訪詩人。在寒冷的天氣中,詩人數夜擁著山爐,與微之一同分享溫暖和回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詩中的一枯株象征著詩人自身的狀況,寓意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凋零。然而,微之的到來給予了詩人溫暖和慰藉,體現了真摯的友誼的可貴之處。詩人在寒冷的冬夜中擁著山爐,表達了內心對微之的感激之情。整首詩通過對友情的描繪,表達了對于溫暖和親情的向往,給人以溫暖、感人的感覺。
這首詩通過樸素自然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人們對友情的渴望和對溫暖的向往。同時,也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該詩反映了王安石深沉內省的情感和對真摯情感的追求,使讀者在感受詩人的情感共鳴的同時,也引發對友情和溫情的思考。
“唯有微之來訪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wēi zhī jiàn guò
謝微之見過
cǐ shēn yǐ shì yī kū zhū, suǒ jì jiāo péng bā jiǔ wú.
此身已是一枯株,所記交朋八九無。
wéi yǒu wēi zhī lái fǎng jiù, tiān hán jǐ xī yōng shān lú.
唯有微之來訪舊,天寒幾夕擁山爐。
“唯有微之來訪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