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乘肩輿水乘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陸乘肩輿水乘舟”全詩
自是不歸歸便得,陸乘肩輿水乘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招元度》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招元度》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早知皆是自拘囚,
年少因何有旅愁。
自是不歸歸便得,
陸乘肩輿水乘舟。
詩詞的詩意可以理解為以下內容: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年輕時期經歷離家之苦和漂泊之感。首句“早知皆是自拘囚”意味著作者早已明白他自己的局限和束縛。第二句“年少因何有旅愁”則表達了年輕時期遠離家鄉所帶來的無盡憂愁和困惑。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自是不歸歸便得,陸乘肩輿水乘舟”傳遞出一種解脫和自在的情感。這表明作者意識到,只要心無歸屬的羈絆,他便能夠隨心所欲地旅行,無論是步行還是乘坐船只,都能自由自在地行走。
這首詩詞中的情感轉變從困頓到自由,從悲傷到解脫,反映了作者在年輕時期的心境變化和對人生的思考。它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束縛的反抗,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和追尋內心真實的愿望。
整體上,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年輕時期的旅途經歷和內心的變化,以及對自由的追求。它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離愁別緒和對自由的渴望,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鳴和思考價值。
“陸乘肩輿水乘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o yuán dù
招元度
zǎo zhī jiē shì zì jū qiú, nián shào yīn hé yǒu lǚ chóu.
早知皆是自拘囚,年少因何有旅愁。
zì shì bù guī guī biàn dé, lù chéng jiān yú shuǐ chéng zhōu.
自是不歸歸便得,陸乘肩輿水乘舟。
“陸乘肩輿水乘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