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入風沙困欲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入風沙困欲盲”全詩
心氣已勞形亦弊,自憐於世欲何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真州馬上作》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真州馬上作》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身隨饑馬日中行,
眼入風沙困欲盲。
心氣已勞形亦弊,
自憐於世欲何營。
中文譯文:
身體緊隨著饑餓的馬在中午行進,
眼睛深陷在風沙中,困倦到了幾乎看不見。
心靈和體力已經疲憊不堪,
對于在世間的自己,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在宋代創作的作品,描繪了一個旅途中疲憊的形象。詩中的主人公身體疲憊地跟隨著饑餓的馬在日中行進,眼睛被風沙所困,幾乎看不見前方的路途。心靈和身體都已經因為勞累而衰弱不堪。在這樣的狀態下,作者自憐地問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值得自己去追求和經營呢?
這首詩以疲憊的旅途形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困頓和無奈。通過描寫身、眼、心的疲倦,以及對于人生的迷茫,表達了作者在世間經歷種種困苦和挫折后的心境。詩中的真州馬上作,可以理解為真州驛站上的馬匹正在行進,同時也可以寓意人生旅途中的艱辛和坎坷。
這首詩流露出了王安石思考人生意義的深沉情感,反映了他對于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憂慮和迷惘。通過描繪疲憊的形象,王安石抒發了自己對于人生困境和追求意義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生活的反思和對于自身處境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疲憊不堪的形象,抒發了對于人生困境和存在意義的思考。它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引發讀者對于生活和自身處境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眼入風沙困欲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 zhōu mǎ shàng zuò
真州馬上作
shēn suí jī mǎ rì zhōng xíng, yǎn rù fēng shā kùn yù máng.
身隨饑馬日中行,眼入風沙困欲盲。
xīn qì yǐ láo xíng yì bì, zì lián yú shì yù hé yíng.
心氣已勞形亦弊,自憐於世欲何營。
“眼入風沙困欲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