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負公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德不負公卿”全詩
墟暮今千載,昆云亦一城。
本懷深閉蓄,余論略施行。
故自有仁政,能傳家世聲。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陳師道宰烏程縣》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陳師道宰烏程縣》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聽聞太丘的長者,他的美德不辜負公卿們的期望。
如今已有千載過去,陳師道的墟市依舊繁華如昔。
一直以來,他懷抱著深深的愿望,只是言論有所限制。
因此,他自己實行著仁政,能夠傳承家族的聲名。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陳師道在宰治烏程縣時的情景。陳師道是一個德行高尚的長者,他的美德和才能得到了公卿們的贊譽。盡管時光流轉,已經過去了千年,但烏程縣的繁榮依然如故。陳師道內心懷有深深的愿望,但由于某種原因,他的言論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他依然通過實行仁政來傳承家族的聲名,為人民造福。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陳師道的偉大和他在烏程縣的治理成就。詩人通過對陳師道的贊美,展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以及他對烏程縣的深切關懷。詩中提到的太丘和昆云都是古代地名,用來象征烏程縣的歷史悠久和繁榮昌盛。詩人通過對陳師道的描述,強調了仁政的重要性,并表達了對仁政的贊賞和向往。整首詩簡練明快,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王安石的風格特點和思想情感。
“德不負公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shī dào zǎi wū chéng xiàn
陳師道宰烏程縣
cháng wén tài qiū zhǎng, dé bù fù gōng qīng.
嘗聞太丘長,德不負公卿。
xū mù jīn qiān zǎi, kūn yún yì yī chéng.
墟暮今千載,昆云亦一城。
běn huái shēn bì xù, yú lùn lüè shī xíng.
本懷深閉蓄,余論略施行。
gù zì yǒu rén zhèng, néng chuán jiā shì shēng.
故自有仁政,能傳家世聲。
“德不負公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