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苦諸君共此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久苦諸君共此勞”全詩
遙望南山堪散釋,故尋西路一登高。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成字說後與曲江譚君丹陽蔡君同游齊安》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成字說後與曲江譚君丹陽蔡君同游齊安》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以下是我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梧枝疏疏露凝如毛,
多年辛苦各位同勞。
遠望南山心境舒暢,
因此尋找西路登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詩人王安石以梧桐樹枝上的露水形容細密如毛的景象,意指晨露的稀疏。他表示多年來與眾人一起努力工作,大家共同分擔了辛勞。接著,詩人抬頭望向南山,感受到一種舒暢的心境,因此決定尋找一條西向的路線,登上高處。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展現了詩人對寧靜和自由的追求。
這首詩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內心的感受。他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繪,將個人的體驗與自然的美妙相結合。詩中的南山象征著遠離塵囂的寧靜之地,而西路則代表著追求自由和追尋理想的方向。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自我感受的表達,傳達了詩人希望遠離繁忙世事,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情愿。
此外,該詩也體現了王安石倡導的新政治主張。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主張改革,推行新法。這首詩中的"久苦諸君共此勞"表達了他與同僚們多年來為國家事業辛勤努力的心聲。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寧靜、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向往,與他的政治理想相契合。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情感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與自由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他對政治改革的思考與期望。
“久苦諸君共此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zì shuō hòu yǔ qǔ jiāng tán jūn dān yáng cài jūn tóng yóu qí ān
成字說後與曲江譚君丹陽蔡君同游齊安
jù wú zhī cè shì rú máo, jiǔ kǔ zhū jūn gòng cǐ láo.
據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諸君共此勞。
yáo wàng nán shān kān sàn shì, gù xún xī lù yī dēng gāo.
遙望南山堪散釋,故尋西路一登高。
“久苦諸君共此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