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凜清見晚見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凜凜清見晚見褒”全詩
江漢但歸滄海闊,丘陵難學太山高。
放懷詩酒機先息,回首功名世自勞。
久愿作公樽俎客,恨無三畝斲蓬蒿。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寄郎侍郎》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郎侍郎》
兩朝人物嘆賢豪,
凜凜清見晚見褒。
江漢但歸滄海闊,
丘陵難學太山高。
放懷詩酒機先息,
回首功名世自勞。
久愿作公樽俎客,
恨無三畝斲蓬蒿。
中文譯文:
《寄郎侍郎》
兩朝的人們嘆息賢才和豪杰,
凜凜清明的見識被晚輩所稱贊。
江漢的壯麗景色只歸于浩瀚的大海,
丘陵的高度難以相比太山之峻。
放下胸懷中的詩酒機謀,先放松心情,
回首一生的功名成就,世俗的勞累自有感慨。
長久以來,一直希望成為朝廷高官,享受宴飲的待遇,
可惜沒有三畝宅院來種植蓬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作品,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這首詩以寄托情思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矛盾思考和對自然山水的向往。
詩中提到了"兩朝人物",指的是過去的賢臣和英豪,他們的清明見識和高尚品德已經被當代的人們所稱道。這種對前賢的贊嘆,也折射出作者對于當時的政治現狀的不滿和對理想官員的向往。
江漢指的是長江和漢江,它們的壯麗景色歸于浩瀚的大海,意味著偉大的事物歸于廣闊而遼遠的天地,而丘陵則難以與太山這樣的高山峻嶺相媲美,暗示著作者對于自身才華和志向的懷疑和不安。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功名成就的厭倦和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他放下了胸懷中的詩酒機謀,意味著不再追求權勢和名利,反而希望回首自己一生的成就,感嘆其中的辛勞和勞累。他渴望成為公府中享受宴飲待遇的賓客,但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廣闊的土地來栽種蓬蒿,這里象征著宅院和自由安逸的生活。
整首詩通過對過去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矛盾思考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的自然景物,如江漢、丘陵,以及對詩酒和宴飲的描繪,增加了詩的意境和藝術美感。
“凜凜清見晚見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áng shì láng
寄郎侍郎
liǎng cháo rén wù tàn xián háo, lǐn lǐn qīng jiàn wǎn jiàn bāo.
兩朝人物嘆賢豪,凜凜清見晚見褒。
jiāng hàn dàn guī cāng hǎi kuò, qiū líng nán xué tài shān gāo.
江漢但歸滄海闊,丘陵難學太山高。
fàng huái shī jiǔ jī xiān xī, huí shǒu gōng míng shì zì láo.
放懷詩酒機先息,回首功名世自勞。
jiǔ yuàn zuò gōng zūn zǔ kè, hèn wú sān mǔ zhuó péng hāo.
久愿作公樽俎客,恨無三畝斲蓬蒿。
“凜凜清見晚見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