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江外幾秋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來江外幾秋風”全詩
道人無復人間世,嗟我今為白發翁。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寄題杭州明慶院修廣師明碧軒》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題杭州明慶院修廣師明碧軒》
明碧軒南竹數叢,
別來江外幾秋風。
道人無復人間世,
嗟我今為白發翁。
中文譯文:
明碧軒的南邊有幾叢竹,
離開江外已有幾個秋風。
修行的人已經沒有凡間的身世,
唉,我如今成了白發的老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表達了對修行者生活態度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的明碧軒是一個修行者的居所,南邊有幾叢竹,暗示著清幽的環境。詩人離開這個地方已經有幾個秋風了,意味著他離開修行者的生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修行者生活的思考。他說修行的人已經沒有凡間的身世,意味著修行者已經超越了塵世的束縛,脫離了凡俗的世界。這句話所傳遞的是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心靈自由的境界。
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感慨。他說自己如今已經成了白發的老翁,暗指自己已經年老,時光飛逝。這里的白發翁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有限,詩人在此時對自己的人生狀態產生了一種無奈和感慨。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修行者生活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展示了王安石對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修行者的境界來對比詩人自身的境遇,從而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思考。
“別來江外幾秋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háng zhōu míng qìng yuàn xiū guǎng shī míng bì xuān
寄題杭州明慶院修廣師明碧軒
míng bì xuān nán zhú shù cóng, bié lái jiāng wài jǐ qiū fēng.
明碧軒南竹數叢,別來江外幾秋風。
dào rén wú fù rén jiān shì, jiē wǒ jīn wèi bái fà wēng.
道人無復人間世,嗟我今為白發翁。
“別來江外幾秋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