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瞻高躅恨歸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瞻高躅恨歸遲”全詩
篝火尚能書細字,郵筩還肯寄新詩。
胡床月下知誰對,蠻榼花前想自隨。
投老主恩聊欲報,每瞻高躅恨歸遲。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寄張先郎中》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張先郎中》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留連山水住多時,
年比馮唐未覺衰。
篝火尚能書細字,
郵筩還肯寄新詩。
胡床月下知誰對,
蠻榼花前想自隨。
投老主恩聊欲報,
每瞻高躅恨歸遲。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給好友張先的一封寄語,表達了他思念友誼、感慨時光流轉的情感。詩中通過描繪山水景色、提及友人馮唐、篝火、郵筒等元素,以及對月下胡床、蠻榼花前的思念,表達了王安石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歲月流逝的感嘆。他希望能夠通過書寫細膩的文字和寄送新詩,與友人保持聯系和分享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王安石對友情的思念之情。詩詞開篇就用"留連山水住多時"表達了他與張先交往的時間之長,以及對友情的珍視。接著提到"年比馮唐未覺衰",馮唐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用他的名字來暗示自己年紀已經不輕,但對友情的情感仍未減退。"篝火尚能書細字"和"郵筩還肯寄新詩"暗示了王安石通過文字來表達情感,并希望通過與友人的書信往來來保持聯系。
詩中的"胡床"和"蠻榼"描繪了王安石在月光下思念友人的情景,表達了他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投老主恩聊欲報,每瞻高躅恨歸遲"表達了王安石對友人的感激之情,并希望能夠早日與友人團聚。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深厚的友情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他對友誼的真摯追憶和珍視之情,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嘆。
“每瞻高躅恨歸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xiān láng zhōng
寄張先郎中
liú lián shān shuǐ zhù duō shí, nián bǐ féng táng wèi jué shuāi.
留連山水住多時,年比馮唐未覺衰。
gōu huǒ shàng néng shū xì zì, yóu tóng hái kěn jì xīn shī.
篝火尚能書細字,郵筩還肯寄新詩。
hú chuáng yuè xià zhī shuí duì, mán kē huā qián xiǎng zì suí.
胡床月下知誰對,蠻榼花前想自隨。
tóu lǎo zhǔ ēn liáo yù bào, měi zhān gāo zhú hèn guī chí.
投老主恩聊欲報,每瞻高躅恨歸遲。
“每瞻高躅恨歸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