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國平生豈有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釣國平生豈有心”全詩
應知渭水車中老,自是君王著意深。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釣者》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釣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釣國平生豈有心,
解甘身與世浮沉。
應知渭水車中老,
自是君王著意深。
中文譯文:
作為一個喜歡釣魚的人,我從來沒有追求過國家的權勢,
寧愿放下自己的身份與世俗的浮沉。
也應該知道,在渭水邊,有著一位年邁的漁夫,
他是君王心中非常看重的人。
詩意和賞析:
《釣者》是王安石的一首詩,通過描寫釣魚者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于寧靜自在、超脫塵世的追求以及對于平凡人的崇敬。
詩中的釣者是一個具象的形象,代表了追求寧靜、追求內心與自然相融合的人。他對國家的權勢毫不在意,寧愿解脫自己的身份與浮沉的世俗相隔絕。這種心態反映了王安石對于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強調了個人內心的獨立和自由。
詩的后兩句提到了渭水中的年邁漁夫,暗示了他的智慧和深度。這位漁夫在君王的心中備受重視,說明君王對于智者的敬重和贊賞。通過這一描寫,王安石表達了對于知識、智慧和真正的價值的追求和推崇。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釣者的心境和價值觀,通過對于釣者與漁夫的對比,突顯了王安石對于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平靜和智慧的思考。這首詩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情感和思想,深邃而含蓄,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釣國平生豈有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ào zhě
釣者
diào guó píng shēng qǐ yǒu xīn, jiě gān shēn yǔ shì fú chén.
釣國平生豈有心,解甘身與世浮沉。
yīng zhī wèi shuǐ chē zhōng lǎo, zì shì jūn wáng zhù yì shēn.
應知渭水車中老,自是君王著意深。
“釣國平生豈有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