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簫販童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吹簫販童稚”全詩
芊綿杳靄間,落日一橫吹。
超遙送逸響,澶漫寫真意。
豈比賣餳人,吹簫販童稚。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五牧笛》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五牧笛》
作者:王安石(宋代)
綠草無端倪,
牛羊在平地。
芊綿杳靄間,
落日一橫吹。
超遙送逸響,
澶漫寫真意。
豈比賣餳人,
吹簫販童稚。
中文譯文:
青翠的草地無邊無際,
牛羊散布在平坦的土地上。
薄霧彌漫在渺茫的夜色中,
夕陽斜照,吹奏著動聽的音樂。
音響回蕩遙遠無邊,
意境宏大、富有表現力。
怎能與那些賣餳的人相比,
他們吹奏的簫聲只為販賣童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中的第五首,題為《牧笛》。詩人通過描繪田間牧場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農民勞動的稱贊。
首先,詩人描述了一片青翠的草地,牛羊自由地在平坦的土地上散布著,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田園風景。接著,詩人描繪了夜幕下薄霧的彌漫,夕陽的斜照,伴隨著牧笛的悠揚吹奏,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溫暖的氛圍。
詩中的“超遙送逸響”和“澶漫寫真意”一句,通過音樂的回蕩和意境的描繪,展現了宏大而廣闊的場景,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詩人內心的豪情。
最后兩句“豈比賣餳人,吹簫販童稚”,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對那些只為了謀生而吹奏簫聲的人的不屑和反思。他們吹奏的只是為了販賣童稚,而無法與自然和詩意相媲美。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田園景色和音樂的表現,展示了王安石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農民勞動的尊重。詩中寄托著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純真、自由的崇敬。
“吹簫販童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èng yú nóng jù shī shí wǔ shǒu qí wǔ mù dí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五牧笛
lǜ cǎo wú duān ní, niú yáng zài píng dì.
綠草無端倪,牛羊在平地。
qiān mián yǎo ǎi jiān, luò rì yī héng chuī.
芊綿杳靄間,落日一橫吹。
chāo yáo sòng yì xiǎng, chán màn xiě zhēn yì.
超遙送逸響,澶漫寫真意。
qǐ bǐ mài táng rén, chuī xiāo fàn tóng zhì.
豈比賣餳人,吹簫販童稚。
“吹簫販童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