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誰云有種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將相誰云有種哉”全詩
學如吾子何憂失,命屬天公不可猜。
意氣未直輕感慨,文章尤忌數悲哀。
男兒獨患無名爾,將相誰云有種哉。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李璋下第》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李璋下第》
浩蕩宮門白日開,君王高拱試群材。
學如吾子何憂失,命屬天公不可猜。
意氣未直輕感慨,文章尤忌數悲哀。
男兒獨患無名爾,將相誰云有種哉。
中文譯文:
廣闊的宮門在白日中打開,君王高拱以選拔人才。
學問如同我這樣的人,何必擔憂失去,命運由天神決定,無法預測。
意氣尚未堅定,不輕易感嘆慨嘆,寫作尤需避免過多的悲哀。
男兒若無名無位,獨自憂慮,將相誰能斷定有未來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作品,題目為《李璋下第》。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士人在科舉考試中的困境和對官員選拔制度的思考。
詩的開篇描繪了宏大的宮門在白天打開,君王高舉著拱手,試圖選拔人才。這里的宮門可以理解為科舉考試的殿場,君王高拱則代表君主選拔人才的嚴格標準。這種場景烘托出科舉考試的嚴峻和重要性。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以及其他士人,表示學問如同他們這樣的人,無需擔心失去,因為他們的命運是由天公決定的,無法預測。這里表達了對于命運的無奈和對于人事無常的思考。
在下一聯中,詩人認為自己的意氣尚未堅定,不輕易感嘆慨嘆。他提到文章創作中應避免過多的悲哀,這可能是因為王安石本人主張抒發積極向上的情感,不偏向寫作過多的悲傷和消極情緒。
最后兩句表達了士人的困境和對官員選拔制度的質疑。詩人認為,如果一個男子沒有名望和官職,只能自己憂慮未來,而將相(指高官顯貴)卻有誰能斷定他們一定有好的命運呢。這里反映了當時科舉制度對于士人的重要性,以及對于名利地位的追求與困惑。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科舉考試和官員選拔制度的描繪,表達了王安石對于士人處境的思考和對官僚體制的質疑,同時也體現了他主張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
“將相誰云有種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zhāng xià dì
李璋下第
hào dàng gōng mén bái rì kāi, jūn wáng gāo gǒng shì qún cái.
浩蕩宮門白日開,君王高拱試群材。
xué rú wú zi hé yōu shī, mìng shǔ tiān gōng bù kě cāi.
學如吾子何憂失,命屬天公不可猜。
yì qì wèi zhí qīng gǎn kǎi, wén zhāng yóu jì shù bēi āi.
意氣未直輕感慨,文章尤忌數悲哀。
nán ér dú huàn wú míng ěr, jiàng xiàng shuí yún yǒu zhǒng zāi.
男兒獨患無名爾,將相誰云有種哉。
“將相誰云有種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