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上谷當時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北平上谷當時守”全詩
還見子孫持漢節,欲臨關塞撫羌酋。
云邊鼓吹應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
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稱來求。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李太保知儀州》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李太保知儀州》
北平上谷當時守,
氣略人推李廣優。
還見子孫持漢節,
欲臨關塞撫羌酋。
云邊鼓吹應先喜,
日下旌旗更少留。
五字亦君家世事,
一吟何以稱來求。
中文譯文:
北平上谷曾任守臣,
李廣是備受推崇的英豪。
如今他的子孫依然秉持漢族的節操,
希望能夠去邊塞撫慰羌族的首領。
云邊的鼓樂應該先行歡喜,
旌旗在太陽下飄揚漸少。
這五個字也代表了你的家族歷史,
一首吟誦又何以表達你的追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送別李廣去儀州的詩。李廣是北平上谷的守將,被人們推崇為有膽略、氣概的英雄。詩人欣慰地看到李廣的子孫依然秉持漢族的節操,希望他能夠去邊塞撫慰羌族的首領,表現了對李廣家族的期望和祝福。
詩中描述了送別的場景,云邊鼓樂鳴奏,預示著李廣即將出征,這是一件令人歡喜的事情。旌旗在太陽下飄揚漸少,意味著李廣離開了北平上谷,前往邊塞,剩下的旌旗越來越少,象征著離別的愁緒。詩人通過這些描寫,展現了送別時的情感和離愁別緒。
最后兩句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李廣的贊美和對他家族歷史的關注。五字也象征著李廣家族的世代事業,一吟則是詩人思索著如何稱頌李廣的功績和追求。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對英雄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既有對李廣的贊美,又有對李廣家族的關切,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英雄和家族傳承的思考和關注。
“北平上谷當時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tài bǎo zhī yí zhōu
送李太保知儀州
běi píng shàng gǔ dāng shí shǒu, qì lüè rén tuī lǐ guǎng yōu.
北平上谷當時守,氣略人推李廣優。
hái jiàn zǐ sūn chí hàn jié, yù lín guān sài fǔ qiāng qiú.
還見子孫持漢節,欲臨關塞撫羌酋。
yún biān gǔ chuī yīng xiān xǐ, rì xià jīng qí gèng shǎo liú.
云邊鼓吹應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
wǔ zì yì jūn jiā shì shì, yī yín hé yǐ chēng lái qiú.
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稱來求。
“北平上谷當時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