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為蒼生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為蒼生起”全詩
重為蒼生起,終隨逝水流。
凄涼歸部曲,零落掩山丘。
許國言猶在,奸諛可使羞。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孫威敏公挽辭》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孫威敏公挽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王安石。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孫威敏公的挽詞,描繪了功名事業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以及對逝去的歲月和失散的部曲的凄涼感嘆。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功名一世事,興廢豈人謀。
重為蒼生起,終隨逝水流。
凄涼歸部曲,零落掩山丘。
許國言猶在,奸諛可使羞。
詩意:
這首詩詞以悲涼的語調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功名的虛幻。作者通過描述孫威敏公的生平和不同階段的經歷,表達了對功名事業的思考和對人生短暫性的感慨。詩中呼應了人生起伏不定的命運,以及功成名就后隨著歲月逝去的無奈。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逝去的歲月和失去的部曲的悲涼之情,暗示了人生的離散和無常。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功名事業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過使用對仗工整的詞句和平仄押韻的修辭手法,詩人將復雜的思想表達得簡練而深刻。詩中的對仗和押韻使得詩詞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和音樂感,增強了詩意的表達力。
詩詞通過對功名事業的思考,表達了功名虛幻、人生短暫的主題。詩人對功名的看法較為冷靜,認為功名興廢并非完全由個人的謀略所能決定,而是受到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他強調重要的是為蒼生盡力,而功名則如逝水般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行漸遠。
詩中描繪了歸部曲的凄涼和山丘上零落的景象,表達了對逝去歲月和離散境遇的感傷,凸顯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苦楚。最后兩句提到許國言仍然存在,但奸諛之輩可以使其羞愧,反映了作者對于時世的不滿和對奸佞之徒的嗤笑。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功名事業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無常和命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逝去歲月和離散命運的凄涼之情。它既展示了宋代社會的特點,又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給人以深思。
“重為蒼生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n wēi mǐn gōng wǎn cí
孫威敏公挽辭
gōng míng yī shì shì, xīng fèi qǐ rén móu.
功名一世事,興廢豈人謀。
zhòng wèi cāng shēng qǐ, zhōng suí shì shuǐ liú.
重為蒼生起,終隨逝水流。
qī liáng guī bù qǔ, líng luò yǎn shān qiū.
凄涼歸部曲,零落掩山丘。
xǔ guó yán yóu zài, jiān yú kě shǐ xiū.
許國言猶在,奸諛可使羞。
“重為蒼生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