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聽波濤圍野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聽波濤圍野屋”全詩
少留燈火就空床,更聽波濤圍野屋。
憶昨踏雪度長安,夜宿木瘤還苦寒。
誰云當春便妍暖,十日九八陰漫漫。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陰漫漫行》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陰漫漫行》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陰漫漫行,
The gloom stretches on as I walk,
愁云怒風相追逐,
With clouds of sorrow and winds of fury chasing after me,
青山滅沒滄江覆。
Green mountains vanish, and the vast river is submerged.
少留燈火就空床,
Leaving the lamp behind, an empty bed remains,
更聽波濤圍野屋。
While the sound of waves surrounds the humble house.
憶昨踏雪度長安,
Remembering yesterday, I treaded through snow to reach Chang'an,
夜宿木瘤還苦寒。
Where I spent a night in the bitter cold at the wooden stump.
誰云當春便妍暖,
Who could have foreseen that when spring arrives, the weather turns cold,
十日九八陰漫漫。
Nine out of ten days shrouded in gloom.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憂郁之情。詩中描繪了愁云和怒風追逐的景象,表現出作者內心的紛亂不安。青山消失,滄江覆蓋,形容了世事變遷和人生無常。作者拋下燈火,獨自一人面對空床和波濤聲,強調了他的孤獨和無助。詩的后半部分回憶了作者在長安的經歷,夜宿寒冷的環境和陰沉的天氣給他帶來了苦楚。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感慨,他感嘆誰能預料到春天的到來卻帶來了寒冷和陰郁。
賞析:
《陰漫漫行》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將外在的景色與內心的感受相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意境。詩中的愁云怒風、青山滅沒和滄江覆等形象的運用,給人以沉郁和壓抑的感覺。同時,通過描述空床和波濤聲,以及夜宿寒冷的木瘤,增強了孤獨和無助的氛圍。最后兩句的反問句則給人以思考,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莫測。整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示了王安石深邃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更聽波濤圍野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 màn màn xíng
陰漫漫行
chóu yún nù fēng xiāng zhuī zhú, qīng shān miè méi cāng jiāng fù.
愁云怒風相追逐,青山滅沒滄江覆。
shǎo liú dēng huǒ jiù kōng chuáng, gèng tīng bō tāo wéi yě wū.
少留燈火就空床,更聽波濤圍野屋。
yì zuó tà xuě dù cháng ān, yè sù mù liú hái kǔ hán.
憶昨踏雪度長安,夜宿木瘤還苦寒。
shuí yún dāng chūn biàn yán nuǎn, shí rì jiǔ bā yīn màn màn.
誰云當春便妍暖,十日九八陰漫漫。
“更聽波濤圍野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