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哭已填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會哭已填門”全詩
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
傳呼猶在耳,會哭已填門。
蕭瑟城南路,鳴笳上九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獻晏公挽辭三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元獻晏公挽辭三首》
文章晉康樂,經術漢公孫。
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
傳呼猶在耳,會哭已填門。
蕭瑟城南路,鳴笳上九原。
中文譯文:
文章晉康樂,經術漢公孫。
舊職位疑義臣,前功保護君。
傳呼聲依然在耳邊,相會哭泣已經填滿大門。
寂寥的城南路上,鳴笳聲響徹九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為元獻晏公所作的挽辭,表達了對逝去的晏公的思念和悼念之情。
詩的開篇,作者以“文章晉康樂”來形容晏公的治理才能,將其與晉朝的康樂時期相提并論,贊揚了其才學和治理功績。接著提到晏公的經學傳承自漢代的公孫弘,顯示了他的博學多才。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晏公曾經擔任的職位受到懷疑和爭議,但他仍然以忠誠保護著君主的前功。這里的“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既是對晏公的忠誠表達,也體現了作者對他的贊美。
接著描述了晏公去世后的情景,稱“傳呼猶在耳”,意味著他的名聲仍然在人們耳際回蕩。而“會哭已填門”則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哀悼之情,門庭之間充滿了悲傷的哭聲。
最后兩句以景物描寫的方式表現了哀思之情。城南的道路寂寥冷落,寓意著晏公的離去給世間帶來了沉寂。而“鳴笳上九原”則是表達了送行時的樂曲聲,九原是古代傳說中的陰間之地,暗示著晏公已經離世。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晏公的贊美、哀思和離別之情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晏公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會哭已填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xiàn yàn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元獻晏公挽辭三首
wén zhāng jìn kāng lè, jīng shù hàn gōng sūn.
文章晉康樂,經術漢公孫。
jiù zhì yí chéng guì, qián gōng bǎo fù zūn.
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
chuán hū yóu zài ěr, huì kū yǐ tián mén.
傳呼猶在耳,會哭已填門。
xiāo sè chéng nán lù, míng jiā shàng jiǔ yuán.
蕭瑟城南路,鳴笳上九原。
“會哭已填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