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真游來幾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物外真游來幾席”全詩
物外真游來幾席,人間榮愿付苓通。
白云坐處龍池杳,明月歸時鶴馭空。
回首三君誰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風。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登小茅公》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登小茅公》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捫蘿路到半天窮,
下視淮洲杳靄中。
物外真游來幾席,
人間榮愿付苓通。
白云坐處龍池杳,
明月歸時鶴馭空。
回首三君誰更似,
子房家世有高風。
中文譯文:
攀援著蔓草的路程已經到達了天穹的一半,
往下望,淮洲在遠處被霧靄所遮蔽。
遠離塵囂,真正的游人來到這里,
在人間追求的榮耀和愿望都交托給苓臺。
白云在龍池中靜靜坐著,
明月歸來時,鶴兒翱翔于空中。
回首望去,三位先賢中誰更像呢,
子房家世中有著崇高的風范。
詩意和賞析:
《登小茅公》是王安石的一首宋代詩作,描繪了作者登上小茅山的情景,表達了對于遠離塵囂、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
詩的開篇,以捫蘿道路來表達攀登茅山的困難和艱險,路程已到達天穹的一半,給人一種壯志凌云的感覺。往下望,淮洲被遮蔽在杳靄之中,增添了一種神秘感和遙遠感。
接下來,詩人寫到真正的游人來到這里,遠離塵囂,表達了對于遠離塵囂、追求真正自由的向往。人們的榮耀和愿望都寄托在苓臺上,苓臺象征著追求高尚境界的理想之地。
下一段,描繪了白云坐在龍池中的景象,表達了寧靜和超脫的境界。明月歸來時,鶴兒翱翔于空中,給人一種仙境的感覺,象征著高潔和自由。
最后,詩人回首望去,提到三君,指的是三位先賢,作者想要尋找他們中誰更像自己,也表達了對于高尚風范的追求。子房指的是孔子,表示對孔子的崇敬和追隨。詩的結尾,表達了對于高尚家風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登山景色和心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追求高尚境界、遠離塵囂的愿望,以及對于先賢和高尚家風的崇敬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象征手法,給人以超脫塵世的感覺,展現了王安石的詩人才華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物外真游來幾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xiǎo máo gōng
登小茅公
mén luó lù dào bàn tiān qióng, xià shì huái zhōu yǎo ǎi zhōng.
捫蘿路到半天窮,下視淮洲杳靄中。
wù wài zhēn yóu lái jǐ xí, rén jiān róng yuàn fù líng tōng.
物外真游來幾席,人間榮愿付苓通。
bái yún zuò chù lóng chí yǎo, míng yuè guī shí hè yù kōng.
白云坐處龍池杳,明月歸時鶴馭空。
huí shǒu sān jūn shuí gèng shì, zǐ fáng jiā shì yǒu gāo fēng.
回首三君誰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風。
“物外真游來幾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