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昏金像雨昏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塵昏金像雨昏碑”全詩
猶有齊梁舊時殿,塵昏金像雨昏碑。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古寺》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 《古寺》
朝代: 宋代
作者: 王安石
寥寥蕭寺半遺基,
游客經年斷履綦。
猶有齊梁舊時殿,
塵昏金像雨昏碑。
中文譯文:
古老的寺廟寥寥無幾,只剩下半塊廢墟,
游客經過多年已斷履綦。
仍可見到齊梁時期的古殿,
塵土昏暗了金像,雨水模糊了碑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描述了一座古寺的景象和滄桑感。詩中的古寺已經凋零殘敗,只剩下半塊遺址,寥寥無幾。游客經過這里已經有很多年了,他們的足跡已經斷絕,寺廟變得十分荒涼。
然而,盡管寺廟已經荒廢,仍然可以看到古代齊梁時期的古殿的痕跡。這些舊時的殿宇雖然被塵土所掩埋,金像也被昏暗所遮蔽,碑文也模糊不清,但它們依然存在,見證著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變遷。
這首詩通過描繪古寺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寺廟作為一個宗教場所,承載著人們的信仰和希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也難免遭受歲月的摧殘。然而,盡管時光已經改變了一切,古寺的遺址和殘存的建筑仍然能夠勾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和思考。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古寺的凄涼景象,通過對寺廟的描述和歷史的暗示,表達了作者對興衰的思考和對歷史遺跡的敬重。它喚起了讀者對于時間流逝和文化傳承的思考,體現了王安石對古代文化和歷史的關注。
“塵昏金像雨昏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sì
古寺
liáo liáo xiāo sì bàn yí jī, yóu kè jīng nián duàn lǚ qí.
寥寥蕭寺半遺基,游客經年斷履綦。
yóu yǒu qí liáng jiù shí diàn, chén hūn jīn xiàng yǔ hūn bēi.
猶有齊梁舊時殿,塵昏金像雨昏碑。
“塵昏金像雨昏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