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釣此忘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投釣此忘歸”全詩
水花紅四出,山竹翠相圍。
云度疑軿下,鳧驚恐舄飛。
蜀姜寧可恃,投釣此忘歸。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揖仙閣》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揖仙閣》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揖仙閣,
結閣揖仙子,
疏塘臨隱扉。
水花紅四出,
山竹翠相圍。
云度疑軿下,
鳧驚恐舄飛。
蜀姜寧可恃,
投釣此忘歸。
中文譯文:
揖仙閣,
修建閣樓以迎接仙子,
空曠的池塘臨近隱秘的門戶。
水波泛起紅色漣漪,
山林間翠竹相互環繞。
云霧飄過,使人難辨方向,
野鴨驚慌,船只疾飛。
蜀地的姜花更可依靠,
投釣于此,忘卻回歸之路。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隱居的山水景致。詩人修建了一座名為揖仙閣的樓閣,意在迎接仙子的到來。閣樓建在一片寬敞的池塘旁邊,池塘前面是一道隱秘的門戶。池塘中的水波泛起紅色的漣漪,周圍群山中翠竹相互交錯。云霧飄過,使人難以判斷方向,野鴨受到驚擾,船只飛速駛過。詩人認為蜀地的姜花更加可靠,因此選擇在這里釣魚,忘卻了回歸的路途。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景致,展現了詩人王安石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揖仙閣象征著詩人對仙境般的生活的渴望,而池塘、山竹和云霧等元素則營造出一種恬靜、幽深的氛圍。詩中的水花紅、山竹翠等形象描繪生動,給人以美的享受。云霧的飄過和野鴨的驚飛,使詩詞增添了一份動感和生機。最后,詩人選擇在這美麗的環境中釣魚,表達了他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詞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人的內心情感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寧靜、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濃郁的意境和感染力。
“投釣此忘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xiān gé
揖仙閣
jié gé yī xiān zǐ, shū táng lín yǐn fēi.
結閣揖仙子,疏塘臨隱扉。
shuǐ huā hóng sì chū, shān zhú cuì xiāng wéi.
水花紅四出,山竹翠相圍。
yún dù yí píng xià, fú jīng kǒng xì fēi.
云度疑軿下,鳧驚恐舄飛。
shǔ jiāng nìng kě shì, tóu diào cǐ wàng guī.
蜀姜寧可恃,投釣此忘歸。
“投釣此忘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