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生四五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杜生四五十”全詩
隱約不外求,耕桑有妻子,藜杖牧雞豚,筠筒釣魴鯉。
歲時沽酒歸,亦不乏甘旨。
天涯一杯飯,風昔相逢喜。
談辭足詩書,篇詠又清泚。
都城問越客,安否常在耳。
日月未渠央,如何棄予死。
古風久凋零,好學少為己。
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悼四明杜醇》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悼四明杜醇》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杜生四五十,孝友稱鄉里。
隱約不外求,耕桑有妻子,
藜杖牧雞豚,筠筒釣魴鯉。
歲時沽酒歸,亦不乏甘旨。
天涯一杯飯,風昔相逢喜。
談辭足詩書,篇詠又清泚。
都城問越客,安否常在耳。
日月未渠央,如何棄予死。
古風久凋零,好學少為己。
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悼念他的朋友杜醇而作。詩中描繪了杜醇平凡而守禮的生活,表達了對他的懷念和惋惜之情。
詩詞開篇,杜醇年過四五十,以孝友之名聲譽在鄉里。他隱約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沒有追求名利。他務農耕種,有妻子相伴,過著樸素的生活。他用藜杖牧養雞和豬,用竹筒釣魚。每逢節日,他買些酒回家,享受甘美之物,但從不過度奢侈。
即便在天涯他只有一碗飯,但當過去的朋友偶然相遇時,他們會感到喜悅。他能充分地談論文辭、詩書,他的作品清新而洗練。他在都城的朋友常常詢問他的近況,關心他的安危。
然而,盡管他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活著,日月還沒有完全西沉,他卻選擇了離開人世。這讓人感到無比惋惜。古風凋零,好學之人寥寥可數。王安石以悲痛的語氣表達了對杜醇的深深懷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深沉的悼念之情和對朋友逝去的惋惜之意貫穿始終。通過描繪杜醇平凡而守禮的生活和他的文學才華,王安石表達了對友誼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這首詩詞既是對已逝友人的追思,也是對生命的反思和警示。
“杜生四五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sì míng dù chún
悼四明杜醇
dù shēng sì wǔ shí, xiào yǒu chēng xiāng lǐ.
杜生四五十,孝友稱鄉里。
yǐn yuē bù wài qiú, gēng sāng yǒu qī zǐ, lí zhàng mù jī tún, yún tǒng diào fáng lǐ.
隱約不外求,耕桑有妻子,藜杖牧雞豚,筠筒釣魴鯉。
suì shí gū jiǔ guī, yì bù fá gān zhǐ.
歲時沽酒歸,亦不乏甘旨。
tiān yá yī bēi fàn, fēng xī xiāng féng xǐ.
天涯一杯飯,風昔相逢喜。
tán cí zú shī shū, piān yǒng yòu qīng cǐ.
談辭足詩書,篇詠又清泚。
dū chéng wèn yuè kè, ān fǒu cháng zài ěr.
都城問越客,安否常在耳。
rì yuè wèi qú yāng, rú hé qì yǔ sǐ.
日月未渠央,如何棄予死。
gǔ fēng jiǔ diāo líng, hào xué shǎo wèi jǐ.
古風久凋零,好學少為己。
bēi zāi sì míng shān, cǐ shì jīn yǐ yǐ.
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
“杜生四五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