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回曲篆紋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溪回曲篆紋平”全詩
綠陰隱隱無重數,欲去黃鸝又一聲。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題寶巖寺寒碧亭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寶巖寺寒碧亭二首》
兩岸青山刻峭成,
一溪回曲篆紋平。
綠陰隱隱無重數,
欲去黃鸝又一聲。
中文譯文:
兩岸的青山雕刻得峻峭,
一條彎曲的小溪紋理平滑。
茂密的綠陰隱隱約約,無法計數,
正當我要離去時,一聲黃鸝鳥又喚醒了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題寶巖寺寒碧亭二首》。詩中以自然景觀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兩岸青山刻峭成”,以雕刻來形容青山,表達了山勢陡峭、挺拔的特點。這里的青山不僅僅是自然景觀,也可以理解為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接下來的一句“一溪回曲篆紋平”描繪了一條彎曲的小溪,溪水蜿蜒曲折,形成了平滑的紋路。這里的小溪可以視為人生旅途中的曲折經歷,而回曲的形態則寓意人生的起伏和變化。
第三句“綠陰隱隱無重數”,通過描繪茂密的綠陰,表達了自然的生機和繁茂。同時,綠陰無法計數也傳遞出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這里的綠陰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各種美好和幸福,無法精確計量,但令人心生贊嘆。
最后一句“欲去黃鸝又一聲”,描繪了黃鸝鳥的聲音,意味著作者即將離開這片美好的景色。黃鸝的鳴叫聲給人以醒悟,讓人不禁停下腳步,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過山水之間的變化,表達了人生的曲折和起伏,同時也傳遞了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敬畏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一溪回曲篆紋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bǎo yán sì hán bì tíng èr shǒu
題寶巖寺寒碧亭二首
liǎng àn qīng shān kè qiào chéng, yī xī huí qū zhuàn wén píng.
兩岸青山刻峭成,一溪回曲篆紋平。
lǜ yīn yǐn yǐn wú chóng shù, yù qù huáng lí yòu yī shēng.
綠陰隱隱無重數,欲去黃鸝又一聲。
“一溪回曲篆紋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