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胸寒而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胸寒而痞”全詩
無方可捄藥,相值久無憀。
欲尋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但當觀此身,不實如芭蕉。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贈約之》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贈約之》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君胸寒而痞,
我齒熱以搖。
無方可捄藥,
相值久無憀。
欲尋秦越人,
魂逝莫能招。
但當觀此身,
不實如芭蕉。
中文譯文:
君主的胸懷冷漠而沉重,
而我卻熱情洋溢,不斷搖動。
無法找到醫治的方法,
彼此相遇已久卻無法歡愉。
想尋找來自秦越地區的知己,
可是他們的靈魂已經離去,無法招回。
只有當我們審視自身,
才會發現虛幻如同芭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詩中的“君”指的是朋友,而“我”則是作者自己。詩人描述了君主心胸冷漠而病態,而自己則熱情洋溢卻不斷搖動。這里可以理解為君主身居高位,背負沉重的責任和壓力,而作者則是一個熱情開朗的人。
詩中提到了無法找到醫治的方法,相互相處已久卻無法歡愉,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思念和無奈。他希望能夠尋找到來自秦越地區的知己,但這些人的靈魂已經離去,無法再次相遇。最后,作者呼應自己的境遇,提到自己的存在虛幻不實,如同芭蕉般脆弱。
這首詩通過對友誼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渴望和失望,以及對生命的無常和虛幻的思考。詩詞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君主和作者的對照,凸顯了彼此之間的差異和矛盾。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感慨,給人以深思的余地。
“君胸寒而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ē zhī
贈約之
jūn xiōng hán ér pǐ, wǒ chǐ rè yǐ yáo.
君胸寒而痞,我齒熱以搖。
wú fāng kě jiù yào, xiāng zhí jiǔ wú liáo.
無方可捄藥,相值久無憀。
yù xún qín yuè rén, hún shì mò néng zhāo.
欲尋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dàn dāng guān cǐ shēn, bù shí rú bā jiāo.
但當觀此身,不實如芭蕉。
“君胸寒而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