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不可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求之不可得”全詩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分類: 山水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萬山潭作》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萬山潭作》
垂釣坐盤石,
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
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
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
沿月棹歌還。
中文譯文:
我坐在盤石上垂釣,
清澈的水讓心也寧靜。
魚兒在潭水中游動,
猿猴懸掛在島嶼和藤蘿之間。
曾經有一位美麗的女子解下佩玉,
她的傳聞傳遍了這座山。
我努力尋找她,卻無法找到,
隨著月光蕩著船,唱著回家的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對逝去的美好時光和追求的無奈。
詩人以垂釣為題材,以描述自己坐在盤石上垂釣的場景開篇。他在寧靜的環境中感受到水的清澈,心也因此變得寧靜。接著,詩人描繪了潭水中游動的魚兒,以及猿猴懸掛在島嶼和藤蘿之間的景象,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生動。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提到了一個游女的傳聞,她曾經解下佩玉,而這個傳聞就在這座山間流傳開來。這位游女可能是詩人追求的對象,但他卻無法得到她。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失意,他乘著月光蕩著船,唱著回家的歌,意味著他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只能寄情于歸途中。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的描繪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寫實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詩中透露出對追求的無奈和失望,以及對現實的反思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求之不可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 shān tán zuò
萬山潭作
chuí diào zuò pán shí, shuǐ qīng xīn yì xián.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閑。
yú xíng tán shù xià, yuán guà dǎo téng jiān.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yóu nǚ xī jiě pèi, chuán wén yú cǐ shān.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qiú zhī bù kě dé, yán yuè zhào gē hái.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求之不可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