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山畦麥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梯山畦麥秀”全詩
梯山畦麥秀,囊石障溪湍。
父老雞豚社,兒童梨栗盤。
幽居有馀樂,奔走愧儒冠。
分類:
作者簡介(戴復古)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山中即目二首》戴復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即目二首》是宋代詩人戴復古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茅屋七五聚,
沙汀八九磬。
梯山畦麥秀,
囊石障溪湍。
父老雞豚社,
兒童梨栗盤。
幽居有馀樂,
奔走愧儒冠。
中文譯文:
茅草搭成的屋子七八間,
河灘上擺放的石頭有八九塊。
山間的梯田里麥子長得茂盛,
袋子里的石頭擋住了溪水的湍流。
村中的老人們養雞養豬,
孩子們在一旁吃著梨子和栗子。
在這幽靜的居所里,我享受著樂趣,
但我感到自己的行走不如儒冠之士那樣高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山中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向往和對自己身份與行為的反思。
詩中的茅屋、沙汀、梯山和囊石等描繪了山中的自然環境,以及村莊中的日常生活場景。茅屋和沙汀傳遞出一種樸素、質樸的生活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梯山上的麥子茂盛,顯示了豐收的景象,而囊石擋住溪水的湍流則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改造與利用。
詩中提到的父老雞豚社和兒童梨栗盤,描繪了村莊中老人們的農耕生活和孩子們的快樂時光。這些形象展示了人們在簡樸的生活中獲得的歡樂和滿足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反思。他在這幽靜的山居中感到滿足和快樂,但同時也自省自己的行為是否足夠高尚。作者用儒冠來比喻有修養的人,暗示自己的不足和追求。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山中的景色和人們的生活,傳達了作者對樸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行為和修養。通過對自然和人文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贊美和對高尚行為的追求。
“梯山畦麥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jí mù èr shǒu
山中即目二首
máo wū qī wǔ jù, shā tīng bā jiǔ qìng.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tī shān qí mài xiù, náng shí zhàng xī tuān.
梯山畦麥秀,囊石障溪湍。
fù lǎo jī tún shè, ér tóng lí lì pán.
父老雞豚社,兒童梨栗盤。
yōu jū yǒu yú lè, bēn zǒu kuì rú guān.
幽居有馀樂,奔走愧儒冠。
“梯山畦麥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