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訪山中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訪山中寺”全詩
寶坊兵后廢,御帖窯中藏。
故址生秋草,寒窗帶夕陽。
孤僧出迎客,滿口話凄涼。
分類:
作者簡介(戴復古)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瑯琊山中廢寺》戴復古 翻譯、賞析和詩意
《瑯琊山中廢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戴復古。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訪山中寺,
沿堤石甃長。
寶坊兵后廢,
御帖窯中藏。
故址生秋草,
寒窗帶夕陽。
孤僧出迎客,
滿口話凄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廢寺的景象。詩人表達了他欲望參觀山中廢寺的心情。他沿著堤岸走過長長的石甃,來到廢寺。這座曾經莊嚴華美的殿堂現在已經廢棄,僅剩下寶坊和兵器后方的遺址。然而,仍然隱藏著一些珍貴的御帖在窯中。廢寺的故址上長滿了秋草,寒冷的窗戶透過夕陽的余暉。在這凄涼的景象中,孤僧走出來迎接來訪的客人,并充滿凄涼之感地談論著一些事情。
賞析:
《瑯琊山中廢寺》通過描繪廢寺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更迭中的凄涼和寂寞之感。詩人通過對寺廟的描述,展示了興盛和榮耀的衰落,以及人事易逝的主題。詩中的廢寺象征著時光的流轉和往昔的榮光。凄涼的景象和孤僧的形象增添了一種深沉的悲涼情感。
詩中的描寫細膩而凄美,用詞簡練而富有意境。通過對廢寺景象的描繪,詩人巧妙地傳遞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世間的變遷。詩中的夕陽、秋草和寒窗等意象,進一步凸顯了廢寺的凄涼氛圍。孤僧出迎客人,話語中充滿了對往事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使整首詩更具深情和思索。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光景流轉和時光荏苒的感慨,同時展現了對人世間無常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它引發人們對歲月變遷和人事易逝的深思,使人們對生命的短暫和價值產生共鳴。
“欲訪山中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ng yá shān zhōng fèi sì
瑯琊山中廢寺
yù fǎng shān zhōng sì, yán dī shí zhòu zhǎng.
欲訪山中寺,沿堤石甃長。
bǎo fāng bīng hòu fèi, yù tiē yáo zhōng cáng.
寶坊兵后廢,御帖窯中藏。
gù zhǐ shēng qiū cǎo, hán chuāng dài xī yáng.
故址生秋草,寒窗帶夕陽。
gū sēng chū yíng kè, mǎn kǒu huà qī liáng.
孤僧出迎客,滿口話凄涼。
“欲訪山中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