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發吾所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秀發吾所羨”全詩
奉使三峽中,長嘯得石研。
巨璞禹鑿馀,異狀君獨見。
其滑乃波濤,其光或雷電。
聯坳各盡墨,多水遞隱現。
揮灑容數人,十手可對面。
比公頭上冠,貞質未為賤。
當公賦佳句,況得終清宴。
公含起草姿,不遠明光殿。
致于丹青地,知汝隨顧眄。
分類: 志向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石研詩》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石研詩》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平公今詩伯,秀發吾所羨。
奉使三峽中,長嘯得石研。
巨璞禹鑿馀,異狀君獨見。
其滑乃波濤,其光或雷電。
聯坳各盡墨,多水遞隱現。
揮灑容數人,十手可對面。
比公頭上冠,貞質未為賤。
當公賦佳句,況得終清宴。
公含起草姿,不遠明光殿。
致于丹青地,知汝隨顧眄。
中文譯文:
平公今作伯,秀發我所羨慕。
奉使到三峽之中,長嘯而獲得石研。
巨大的石塊,是禹王鑿剩下的,這異樣景象只有您親自見到。
石面滑潤如波浪,閃光如雷電。
在聯坳山中,水色變幻,隱藏于多重層次之中。
水波之上揮灑容顏,十只手可一面對一面。
比起您的頭上冠冕,更顯高貴與端莊。
當您作出佳句之時,尤其在終年的清宴上,何其榮幸。
您展現草書之姿,仿佛就在明光殿前。
這些景物展示在丹青之上,我知道您常常隨意抬頭瞥望。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描繪了一個場景,講述了平公前來參觀石研山的經歷。詩中寫到了山中奇特的景象和令人驚嘆的石塊,以及平公在此地賦詩的情景。
首先,詩人以“平公”稱呼這位來訪者,表達出對平和貴族地位的尊敬。平公秀發的羨慕,暗示平公的風采非常出眾,也凸顯了杜甫對平公的敬仰。
石研山是以獨特的巨石景觀為特色,杜甫寫道石研是禹王鑿剩下的“巨璞”,表現出這些石頭之巨大和珍貴。描述石面滑潤如波浪,閃光如雷電,營造了一種神秘、奇異的氛圍,與常人眼中的山石景色完全不同。
“聯坳各盡墨,多水遞隱現”描繪了山中的多變景象,水波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如墨色流轉,變化萬千。
“揮灑容數人,十手可對面”展現了石研山獨特的規模,即使多人在水面上揮灑,仍可面對面相見。這種景象彰顯了山中奇異的地理環境,也隱喻了平公高尚的氣質。
在最后幾句中,杜甫抒發了對平公賦詩的贊美,稱贊平公的才華非凡,同時表達了在這美好環境下作詩的幸福和尊榮。
整首詩通過描寫石研山的景色,以及平公在這里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奇特景象的驚嘆和對平公的尊敬,同時也體現了對詩人自身的感慨,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與人文情感的融合。
“秀發吾所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án shī
石研詩
píng gōng jīn shī bó, xiù fā wú suǒ xiàn.
平公今詩伯,秀發吾所羨。
fèng shǐ sān xiá zhōng, cháng xiào dé shí yán.
奉使三峽中,長嘯得石研。
jù pú yǔ záo yú, yì zhuàng jūn dú jiàn.
巨璞禹鑿馀,異狀君獨見。
qí huá nǎi bō tāo, qí guāng huò léi diàn.
其滑乃波濤,其光或雷電。
lián ào gè jǐn mò, duō shuǐ dì yǐn xiàn.
聯坳各盡墨,多水遞隱現。
huī sǎ róng shù rén, shí shǒu kě duì miàn.
揮灑容數人,十手可對面。
bǐ gōng tóu shàng guān, zhēn zhì wèi wèi jiàn.
比公頭上冠,貞質未為賤。
dāng gōng fù jiā jù, kuàng dé zhōng qīng yàn.
當公賦佳句,況得終清宴。
gōng hán qǐ cǎo zī, bù yuǎn míng guāng diàn.
公含起草姿,不遠明光殿。
zhì yú dān qīng dì, zhī rǔ suí gù miǎn.
致于丹青地,知汝隨顧眄。
“秀發吾所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