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方丈納空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亭方丈納空光”全詩
綠陰一雨濃如黛,何處風來百種香?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題》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題》
作者:范成大(宋代)
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題,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內容:轉午聞雞日正長,小亭方丈納空光。綠陰一雨濃如黛,何處風來百種香?
中文譯文:
四月十六日,我在拄笏亭偶然題寫,
轉午時分,聽到雞鳴聲,陽光正長。小亭寬敞,容納了空靈的光芒。綠蔭下的雨水濃郁如墨,風從何處吹來,帶來百種芬芳香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四月的午后景象,展示了詩人范成大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人在拄笏亭停下腳步,感受到轉午時分的陽光逐漸加長,小亭內的空間充滿了明亮的光芒。此時,綠蔭下的雨水濃郁如墨,給人一種深沉的感覺。詩人不禁思考,風從何處吹來,帶來了如此豐富的芬芳香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春日午后的景象,展示了范成大對大自然的細膩感悟。詩人通過描寫陽光的變化和小亭內的空靈光芒,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敏感和喜悅之情。同時,詩中的綠陰和雨水濃郁如墨的描繪,給人一種深邃和沉靜的感受,似乎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的境界。最后,詩人的疑問"何處風來百種香?"展示了對自然奇妙變化的好奇和探索,使整首詩顯得更加生動有趣。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贊美,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自然界奧妙之處的思考。
“小亭方丈納空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yuè shí liù rì zhǔ hù tíng ǒu tí
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題
zhuǎn wǔ wén jī rì zhèng cháng, xiǎo tíng fāng zhàng nà kōng guāng.
轉午聞雞日正長,小亭方丈納空光。
lǜ yīn yī yǔ nóng rú dài, hé chǔ fēng lái bǎi zhǒng xiāng?
綠陰一雨濃如黛,何處風來百種香?
“小亭方丈納空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