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一法認昆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離一法認昆廬”全詩
八萬四千空色界,不離一法認昆廬。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題記事冊》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記事冊》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范成大。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北山山下小庵居,
佛劫仙塵只故吾。
八萬四千空色界,
不離一法認昆廬。
中文譯文:
我住在北山山下的小庵,
佛法的劫難和仙人的塵埃只屬于我自己。
八萬四千個空色界,
卻始終堅守一法,承認昆廬之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范成大對寧靜自然生活和宗教信仰的追求。他選擇了北山山下的小庵作為自己的居所,遠離塵囂和紛擾,舍棄了世俗的浮華。他將佛法的劫難和仙人的塵埃視為自己獨有的經歷和修行,這使他更加專注于內心的寧靜與超越。范成大通過描述八萬四千個空色界,表達了宇宙的廣闊和多樣性,但他堅守著一種法則,認同昆廬之道,即堅守一種信仰和價值觀。
賞析:
《題記事冊》展示了范成大對寧靜、超脫和宗教信仰的追求。他選擇了北山山下的小庵作為自己的居所,顯示了他對于自然環境的鐘愛和對于虛無世俗的遠離。他將佛法的劫難和仙人的塵埃視為自己獨有的經歷和修行,這表明他在個人的修煉之路上獨立而堅定。范成大通過描繪八萬四千個空色界,表達了宇宙的無限廣闊和多樣性,但他仍然執著于一種法則,認同昆廬之道。這種執著和堅守使他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寧靜和歸屬感。
這首詩詞充滿了宗教意味和禪意,展示了作者范成大對于超越塵世和追求內心平靜的追求。通過對自然、宇宙和信仰的描繪,他傳達了對于寧靜生活和真實自我的向往。這首詩詞飽含哲理和情感,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作者對于生命意義的思考和追尋。
“不離一法認昆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ì shì cè
題記事冊
běi shān shān xià xiǎo ān jū, fú jié xiān chén zhǐ gù wú.
北山山下小庵居,佛劫仙塵只故吾。
bā wàn sì qiān kōng sè jiè, bù lí yī fǎ rèn kūn lú.
八萬四千空色界,不離一法認昆廬。
“不離一法認昆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