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分七堰兩潮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分七堰兩潮平”全詩
海接三韓諸島近,江分七堰兩潮平,擬將寬大來宣詔,先趁清和去勸耕。
頂踵國恩元未報,驅馳何敢嘆勞生。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初赴明州》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赴明州》是宋代范成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四征惟是欠東征,
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韓諸島近,
江分七堰兩潮平。
擬將寬大來宣詔,
先趁清和去勸耕。
頂踵國恩元未報,
驅馳何敢嘆勞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范成大初次前往明州的心情和思考。他感嘆自己曾經四次出征,但卻從未去過東征地,現在卻突然要去明州。他覺得海洋將他與三韓和其他島嶼連接在一起,江河將他與七堰和兩潮平地區分隔開來。他計劃在明州寬大地宣布政令,但他先要趁著和平時期去勸導人們從事農耕。他深感國家的恩情尚未報答,因此驅馳奔波,不敢嘆息勞苦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范成大的豪情壯志和對國家的忠誠。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農耕的重視。他希望通過寬大的政令和勸導人們從事農耕,為國家作出貢獻。詩中的海洋和江河象征著范成大與國家的聯系,展現了他對國家統一和繁榮的期望。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對社會穩定的渴望。
請注意,以上是根據范成大的《初赴明州》的詩意和賞析的一般解讀。具體的詩意和賞析可能因個人理解而有所不同。
“江分七堰兩潮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fù míng zhōu
初赴明州
sì zhēng wéi shì qiàn dōng zhēng, xíng lǐ rú jīn hū sì míng.
四征惟是欠東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hǎi jiē sān hán zhū dǎo jìn, jiāng fēn qī yàn liǎng cháo píng,
海接三韓諸島近,江分七堰兩潮平,
nǐ jiāng kuān dà lái xuān zhào, xiān chèn qīng hé qù quàn gēng.
擬將寬大來宣詔,先趁清和去勸耕。
dǐng zhǒng guó ēn yuán wèi bào, qū chí hé gǎn tàn láo shēng.
頂踵國恩元未報,驅馳何敢嘆勞生。
“江分七堰兩潮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