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塵懷抱若為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抗塵懷抱若為寬”全詩
巖桂無香秋逐晚,江鱸有約歲將寒。
文書散亂嘲癡絕,燈火凄清語夜闌。
病倦百骸非復我,但思禪板與蒲團。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西樓夜坐》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西樓夜坐》
抗塵懷抱若為寬?
繞屋蛙聲亦在官。
巖桂無香秋逐晚,
江鱸有約歲將寒。
文書散亂嘲癡絕,
燈火凄清語夜闌。
病倦百骸非復我,
但思禪板與蒲團。
中文譯文:
在西樓夜坐,抱懷對抗塵埃又何如寬廣?
屋周繞著蛙鳴聲,仿佛它們也是官吏。
巖上的桂花無香氣,秋天逐漸深沉;
江中的鱸魚約定,歲月將至寒冷。
文書散亂,嘲笑愚昧絕塵;
燈火幽寂,夜晚的語言消失。
病倦使身體不再屬于我,
只是思念禪宗的木板和蒲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在西樓夜坐時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第一句“抗塵懷抱若為寬?”表達了作者對于逃避塵世紛擾、追求寧靜與寬廣的愿望。他思考著是否通過心靈的抗拒可以使內心得到寬解。
第二句“繞屋蛙聲亦在官”通過描繪屋外蛙鳴聲,暗示了塵世紛擾的存在,即使在官宦人家也無法避免。
接下來的兩句“巖桂無香秋逐晚,江鱸有約歲將寒”用秋天的景象描繪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凋零。巖上的桂花沒有香氣,暗喻美好的事物逐漸消逝;江中的鱸魚宣告著寒冷的到來,暗示歲月的衰老。
第五句“文書散亂嘲癡絕”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嘲諷和對愚昧行為的不屑,認為這種嘲諷愚昧的行為已經逃離了塵埃。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疾病和疲倦的感受。燈火凄清,夜晚的語言消失,表現出作者身處孤寂和疲倦的狀態。
最后兩句“病倦百骸非復我,但思禪板與蒲團”表達了作者病倦之際對禪宗的思念和渴望。他感嘆自己的身體已經不再屬于自己,但他仍然思念著可以使內心平靜的禪宗修行。
整首詩通過對塵世紛擾、歲月流轉和個體疲倦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與內心凈土的向往,以及對禪宗修行的思念。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對比的手法,以及深情內省的語言,展示了范成大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哲思。
“抗塵懷抱若為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lóu yè zuò
西樓夜坐
kàng chén huái bào ruò wéi kuān? rào wū wā shēng yì zài guān.
抗塵懷抱若為寬?繞屋蛙聲亦在官。
yán guì wú xiāng qiū zhú wǎn, jiāng lú yǒu yuē suì jiāng hán.
巖桂無香秋逐晚,江鱸有約歲將寒。
wén shū sǎn luàn cháo chī jué, dēng huǒ qī qīng yǔ yè lán.
文書散亂嘲癡絕,燈火凄清語夜闌。
bìng juàn bǎi hái fēi fù wǒ, dàn sī chán bǎn yǔ pú tuán.
病倦百骸非復我,但思禪板與蒲團。
“抗塵懷抱若為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