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意氣已鯨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拔山意氣已鯨吞”全詩
直南即是陰陵路,兵果難將勝負論。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睢水》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睢水》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詩詞原文:
一戰填河擁漢屯,
拔山意氣已鯨吞。
直南即是陰陵路,
兵果難將勝負論。
中文譯文:
一場戰爭填滿了河流,漢軍屯兵在其中,
拔山般的意氣已經吞噬了一切。
直接往南走就是通往陰陵的路,
軍隊的勝負果實難以評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戰爭的景象和戰爭的不確定性。詩中提到的"填河"和"擁漢屯"表明戰爭的規模龐大,充斥著無盡的戰爭之殤。詩人用"拔山意氣已鯨吞"形容戰爭的激烈和殘酷,意味著戰爭已經吞噬了人們的意志和生命。接著,詩人指出直接往南走就是通往陰陵的路,這可能暗示著戰爭的目的或結果,暗示著勝利或失敗的可能性。最后一句"兵果難將勝負論"則表達了戰爭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料的結果,意味著勝負的判斷很難做出。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不確定性。詩人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觸動,通過對戰爭的描繪,呈現了人們面對戰爭時的無奈和困惑。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沉重而深刻的印象,讓人反思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傷害和痛苦,同時也引發對和平的向往和珍惜。
“拔山意氣已鯨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ī shuǐ
睢水
yī zhàn tián hé yōng hàn tún, bá shān yì qì yǐ jīng tūn.
一戰填河擁漢屯,拔山意氣已鯨吞。
zhí nán jí shì yīn líng lù, bīng guǒ nán jiāng shèng fù lùn.
直南即是陰陵路,兵果難將勝負論。
“拔山意氣已鯨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